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青山与绿水的约定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祖父马占山与北平和平解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最新热门    
 
孙中山与张謇的农业近代化模式述论

时间:2007-3-9 17:41:24  来源:不详

   孙中山与张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直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张謇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巨擘。孙、张两氏都关注着农业近代化问题,各自设计出一套比较完整的农业近代化模式。孙、张两氏虽然都坚持结合中国实际,效法西方,力图将封建农业推上资本主义轨道,但终因各自的出身、教育背景以及生活经历的差异,在中西取舍上,作出了某些不同的选择。张氏通常是结合自己创办企业的活动来谈论各种经济问题,而孙中山则是站在“振兴中华”的高度来阐发自己的经济思想。本文试图系统考察孙、张两氏对中国农业问题的思考,并揭示出他们所设计的农业近代化模式的历史命运及其意义。

      

 

  实现农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正确认识农业和工业、商业的关系,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则是设计农业近代化模式的前提条件。

  孙中山既因“生而为贫困之农家子”,了解农民,重视农业;又因疏远传统文化而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薰陶,能够摆脱传统束缚,借鉴西方经验,观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早在1891年前后,孙氏就在《农功》一文中,首次论述了农业与工商业的关系。此后随着时势的变迁和实践的深入,他对农业与工商业关系的认识更臻透辟。他说:“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具备,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日鳃鳃然忧贫患寡,奚为哉?”[②]在这里,孙氏虽然也偶尔使用了传统的“本”、“末”概念,但却丝毫没有封建主义”重本抑末”的思想痕迹,只是用以说明“本末备具,巨细毕赅”而已。他之所谓“本末备具,巨细毕赅”,就是既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论,又反对时兴的“以商立国”论,主张“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把农业和泛指为新式工商业的“商”视为彼此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农以生之,工以成之,商以通之”,“各尽其事,各执其业”。[③]孙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