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一号界碑”见证百
外交风云:乔冠华智斗基
张学良家族在召唤 中国
史海回眸:近代中国错失
近代中国粮食危机:长沙
中国近代史上的粮食危机
近代史上的“激进”与“
近代三次留学潮:邓小平
文化浩劫“国史”多风云
1903年2月4日:日本人制
最新热门    
 
近代风云际会中的宗族组织——镇江陶氏家族研究

时间:2007-3-10 10:51:24  来源:不详
来、广消导也。……同治初元,汉川甫奠,锄荆@①砾、规复旧有,为吾邑工商两业拓远利阜生资,令吾土产滂沛灌注、纵横而四达、广其业者,厥为陶公”(注:Silk,pp,59~61,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第70页《镇江的丝织业》。)。1880年前后江绸除供本地销售外,“其余销于北京、直隶、河南、山西及湖北。”民国初年,售往内地的江绸,“销额以汉口、长沙为最巨,营口、哈尔滨等处次之”(注:《江苏省实业视察报告书·丹徒县》,第31~32页。)。此处长沙、营口、哈尔滨是太平天国之后新增的市场,以调查报告和家谱相对照,可知家谱所记载的情况是真实可信的。

    市场规模的扩大,对区域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首先是促进丝绸生产规模的扩大。据1880年前后的统计,“镇江织造的绫绸和宫绸,年产约八万匹,共值七十万海关两。”民国初年,江绸每年“共可出货十二万匹,价值银二百余万两”(注:《江苏省实业视察报告书·乙·正编·丹徒县》。)。大约1880年以后的三十余年间,江绸的产量一直呈上升的态势。其次,市场的扩大,为当地更多的手工业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太平天国前镇江有织机共约一千台,织绸者约四千人(注:Silk,pp,59~61,转引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第70页《镇江的丝织业》。),至光绪中期江绸业鼎盛时,有织机三千余台,生产规模是战前的两倍多(注:实业部国际贸易局:《中国实业志·江苏省》第八编,第219页。转引自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三编第12章,三联,1984年。);与之相应,从业人数在太平天国后的二十余年间也增加了两倍多。“自是{图}huì@③生色,萧条市面易为繁荣商场。而一时之机工商伙藉以谋生计养身家以光大其门闾者不可枚举。然则非特有光于家乘,亦且沾溉于吾邑矣”(注:《丹陡陶氏族谱》卷2《国安公传》。)。第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江苏省实业视察报告书》,“其因绸业连带而发达者,则为染坊,最著者九家,……终年所入,合计约十余万元。”

    (三)在困境中坚守和发展

    进入民国时期,国内政局不稳,特别是由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陶氏家族江绸业不能不受此冲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