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一号界碑”见证百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
张学良家族在召唤 中国
史海回眸:近代中国错失
近代中国粮食危机:长沙
中国近代史上的粮食危机
近代史上的“激进”与“
近代三次留学潮:邓小平
华北大军演内幕:新中国
1903年2月4日:日本人制
最新热门    
 
近代华北地区的溺女习俗

时间:2007-3-10 10:51:29  来源:不详
   所以,一些地方志和当时的文献称其为“恶习”、“恶俗”、“陋俗”、“弊俗”、“流弊”、“薄俗”、“天下第一伤心事”等。

        二、溺女盛行原因探析

    溺女作为一种非人道的行为,千余年来不仅为法律所禁止,而且在道德上一直受到谴责。溺女行为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习俗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性别歧视观念是溺女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诗经·小雅·斯干》里有一段描写民间生育的情形:“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皇皇,朱芾斯皇,家室君王。”降临人间的如果是女孩,随便拿褓布裹裹,置之角落,但如果是男孩,则给他穿上正式的衣服,放在床上。男孩是璋,女孩是瓦。在习惯的随意中,无不*着明显的性别歧视观念。性别歧视是指由社会文化形成的,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对女性的歧视,女性的主体性及其自身成长的需要被极大忽略,男尊女卑是“女人之常经,礼法之典教”,性别成为判定人的尊贵卑贱的通用尺度。

    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对男性的重视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末,华北地区普遍流行着这样的习惯,母亲生育了男孩被称做“大喜”,生育了女孩被称做“小喜”。一家人新添了婴儿,邻里或熟悉的人便会关切地祝贺:“添了喜啦”!或是:“喜啦!”同时一定要加上句:“大喜?”如果生育之家添了女孩,公婆或丈夫一定会*地说:“生了个女子”,那么祝贺者出于安慰之意,多说:“好!生了个千金”。在封建社会里,只有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才被称为“千金小姐”,安慰的话语中明显地带出了敷衍。华北地区还流行着一种与生育相关的习俗。如果某家生下男孩定要在门上挂红布,贴红条;生下女孩则只在窗户上贴红布,如同一纸窗花。其意为:女孩象花朵一样,只供欣赏;而男孩,却是家里的栋梁,家庭的希望。女孩长大后总要出嫁,故当时流传着“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的民谣。这句民谣从功利的角度,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养育女孩所持的否定态度。性别歧视已发展成一种价值观,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女性的价值定位从来无法与男性相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