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黄兴:独立苍茫自咏诗,
晚清古学复兴中国旧学纳
最新热门    
 
孟彭兴16、17世纪江南社会之丕变及文人反应

时间:2007-3-10 10:52:16  来源:不详

    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和环境特征,并由此引发社会意识的嬗变。此种变化诱导的心理感召,使知识阶层中的一些分子的思想进路朝着一个方向趋同。他们的思想劳动成果,无不迸射出时代的火花,使他们得以跨越时空,结合成中国封建社会崩溃之前的先进知识群体,星光灿烂,闪烁在黎明前的夜空。

    得风气之先而开了眼界的徐光启说:“我辈爬了一生的烂路,甚可笑也。”故他努力“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又“独得泰西之秘”,(注:《徐光启集·农政全书张溥序》。)与科学文明结了不解之缘。强烈的爱国热情,赋予他战胜学术困难的力量和勇气。在总结传统经验与引进西方新学的基础上,他“杂采众长,兼出独见”,为的是使“率天下而丰衣食,绝饥寒”。(注:《徐光启集·农政全书张溥序。)他说:“一物不知,儒者之耻。”作为中国封建末世社会的一个书生,他为“欲求超胜”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忱竭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同时也深感到“忧天有志,而匡时无术”的苦恼。

    明王朝的病入膏育与江南等一些地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刺激和推动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实学的重视。他们以广博的学术修养与异乎寻常的思维方式,结束了王阳明心学对思想文化界长期专政的格局。他们掀起的思想解放思潮,造成了一个时期学术和科学文化空前的繁荣。

    顾允成对王门后学的虚无主义及其清谈风气批评说:“今之学者,凭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快活过日。”(注:高攀龙《顾季时行状》,载《高于遗书》卷11中。)“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在封建制度的铸造下,读书人几乎都是把自己个人的利益追求同统治者的需要揉合在一起的。读书做官,发财致富。官无论久暂崇卑,必有华屋接@(13)huán@(14)huì,良田连阡陌,积货充市肆,僮奴溢街巷。在朝作官宦,在野为乡绅,还有一批口若悬河的鸿儒。封建社会的衰落,当然也是士大夫及其正统思想的没路。中世纪黑暗中的另一些知识分子却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他们在商品经济车轮的启动下,认识到经世致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