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世界历史 >> 世界史 >> 正文
吉伦特派的流血:为何革
武昌起义史事钩沉:回首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抗日战争:共产党领导的
周铁农:两岸以纪念辛亥
孙中山曾夸口出兵打到北
鲜为人知!十月革命中的
总参陆航部某机务中队培
全国党史部门开展革命遗
军史回眸:法国资产阶级
最新热门    
 
十月革命的幻象与真相:冲向冬宫照其实是张剧照

时间:2010-11-26 12:04:02  来源:东方早报
信史的典型,把它当作靶子,从这里开始正本清源很有必要。何况,这本书曾经一度成为我们学习苏联史必读的“经典”,里面那些结论式的词语影响深远。好在,这本书的神圣光环早就不存在了。作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个人崇拜推波造势的代表之作,它已经随着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的消逝而很少被人们正面提及了。苏共二十大之后,反对个人崇拜运动在还原某些历史真相上起到了关键作用。1959年由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苏共中央委员鲍·尼·波诺马廖夫主编的新版《苏联共产党历史》出版,对“简明教程”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纠正,尽管不是十分彻底。记得当年有人专门比较过两者行文上的差异,也就是《苏联共产党历史》对“简明教程”做了哪些纠正。此后,每隔一段时间,苏联官方就对其进行修订。不敢说这些版本讲的都是信史,但显而易见“简明教程”的很多结论从此消失了。苏联时期的历史学家实际上已经做了自我修复式的工作;俄罗斯官方颁行的各级别历史教科书对有关十月革命的历史叙述与评论,与“简明教程”更是大相径庭。当然,这些国人也许并不十分了解。即便如此,闻一先生的这本书体现出的对探求历史真相的执著,还是令人敬佩。

还要补充一点,书中正史正得很细致,细到论述和纠正了一幅历史图片的真伪。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一队武装的人流在夜色中,在火光的映照下冲向冬宫的情景。很多书中(其中包括中学的历史教科书)都把这幅图片作为真实的历史照片加以使用。但实际上,这是苏联著名导演谢·爱森斯坦早期电影《十月》中的一个镜头。不管这种剧照的视觉效果有多好,它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诚如闻一先生在序里所说,他主张把“十月革命和革命的十月当成一门与国家、社会发展、与人类命运相连的重要人文科学”来看待和研究。因此,十月革命就不仅仅是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一次起义,而是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其内容的丰富自不待言。

在书中,看得出作者力求从更多的角度、更宽的横断面上来展示这场社会变革。除了用不少的篇幅写了十月武装起义之外,作者还用细腻的笔触勾画了变革中的军队、农村、外交、国内战争、文化以及反映这段历史的艺术作品。这样写出的十月革命就不单单是政治史了(尽管政治的内容仍然占了很大的篇幅)。就以农村为例,那时的俄国是农民占多数的国家,而布尔什维克党在夺取政权之前的工作重心并不在农村和农民身上。工人(赤卫队)和觉悟的士兵(主要是彼得格勒附近的水兵)是十月武装起义的主要力量,也是布尔什维克党依靠的中坚。但是,政权更替和社会变革不可能不触及广大农村,苏维埃政权成立伊始就面临的严重威胁 ——粮食奇缺,也直接关联到农村和农民;更不用说不管是旧军队(“带枪的人”)还是新组建的红军中,还有很多“穿军装的农民”。因此,十月革命给农村带来的冲击与布尔什维克在农村进行的改造,是关乎新政权命运乃至俄国命运的问题,它的分量,重于泰山。

从《土地法令》开始,苏维埃政权就开始了对农村和农民的改造。面包或者说粮食,是这一改造的一个主要抓手。在这个抓手下,面包——粮食被赋予了阶级意义,之后又与一系列法律法令联系在一起,并一度成为需要动用军事手段解决的问题。随着贫苦农民委员会的成立和“余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