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舟山工作站在六横发现龙头跳沙埠,这是迄今舟山发现最早的海港码头。初步分析,龙头跳沙埠始于唐代。
龙头跳沙埠位于六横台门社区田岙村龙头跳。龙头跳背枕炮台岗(海拔280米),群山蜿蜒连绵,1条长约千米的山涧流经山村,穿沙滩入海,涧水充沛,终年不绝。龙头跳沙滩长约500米,宽20-40米不等,东北—西南走向。沙岸堆积成丘,高1-5米不等,周广10余亩。沙丘上现存古黄连木林,大多树龄百年以上,个别枯树达300年以上。 龙头跳沙滩沙质细腻,沙层下为鹅卵石。考古队员在龙头跳沙滩、沙丘、沙岸以及被涧水冲刷的鹅卵石堆和沙岸后坡地中发现大量的瓷片堆积。除坡地上瓷片棱角分明、釉色清新外,其余水蚀严重,系海浪搬运冲刷所致。瓷片年代跨度较大,多为明清青花,少见唐宋青瓷。
沙埠即土埠,是古代利用自然生成的沙滩、沙岸停靠船只的简易码头。龙头跳沙埠地处田岙湾,面南临海针对尖苍山,可避北、西北、东北风。该海湾东邻南兆港,西贯孝顺洋,航路四通八达,入口处水深约10米,海底干净无障,在帆船时代是一处较为理想的港口锚地。
龙头跳沙埠散布埋藏有大量唐宋—明清瓷片,其中1件越窑唐玉璧足底碗,古称瓯,茶具,兼作乐器。陆羽《茶经》云:“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作乐器使用时,在一组瓯内分别注入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打击乐曲,其音妙不可言。同器,在邻村苍洞也出土1件,造型得体,釉色鳝黄,釉层丰润。是当时明州(今宁波)对外贸易的典型外销瓷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龙头跳沙埠生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