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出土的云纹瓦当
Ⅰ区位于整个遗址的东部,共发掘面积700平方米,揭露出仅存地表以下夯土建筑基址。该建筑基址方向40°,东西长32、南北宽17.7米,其西南部被早年取土破坏,通过已发掘资料,可以对该遗址基址部分进行复原。夯土基址夯土纯净,夯层清晰,目前残存的基址高度为1.5米,最多为22层、单层厚度约7-10厘米。建筑主体长30.7、宽15米,东、西、南各有一层台阶,北侧有两层台阶。北侧主体建筑有柱洞一排,残存7个,间距1.15-7.3米不等,一层台阶上有陶质眀础一排,残存7个,陶柱础形制规整,直径33-37厘米,孔径有15或16厘米两类,推测为廊柱。主体建筑南侧有与北侧对应的柱洞3个,另外台阶处有对应柱洞两个,也当为廊柱。主体建筑东侧发现壁柱2个,间距7.6米。主体建筑上仅可以确定柱洞一处,推测直径1米以上,可能系“都柱”柱洞,柱石系不规则方形,长1.2、宽0.8、厚0.45米,惜已脱落。基址上建筑物被破坏殆尽,从③A层(建筑物倒塌堆积)包含大量砖、瓦、木炭、红烧土块和红烧土坯块等判断,这座宫殿建筑为土木混合结构。在建筑基址北侧东、西两部偏中位置③A层下发现一段斜坡状踩踏面,厚约3-5厘米,由黄粘土、细沙、料礓石构成,当为该建筑进出的门道。2006年村民取土时发现的陶井圈单体直径1.1、高0.33米,使用时若干个井圈叠压在一起成为井筒状,井下为一排水管通往河谷低洼处。本次考古发掘时经确认,井圈所在的位置正好在Ⅰ区夯土基址的中间夯土之内,根据当地水文情况,如此较浅的地方不可能有地下井水,同时也不可能把井放在大型建筑之内,由此推断此“井”当为存放食物以取得冷藏效果的“凌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