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
山西翼城大河口M1实验室
浙江长兴:发现龙山西周
四川出土汉代石碑  记载
山西河曲坪头遗址的发掘
山西忻州发现两座古墓葬
山西榆社河洼东汉墓发现
山西平榆发现仰韶晚期遗
山西左权县石匣墓地的发
山西千年古塔频发怪声 
最新热门    
 
山西榆次北合流遗址

时间:2011-04-11 12:27:11  来源:不详

 

    北合流遗址位于潇河与涂河交汇带的北岸,北合流村西北角的山前台地上;行政上隶属于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2010年6月,为配合“龙城高速”(榆次龙白—祁县城赵)项目工程的建设,做好沿线文物保护工作,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晋中市考古研究所、榆次市文物管理所共同对“龙城高速”公路沿线所涉及的古代遗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北合流遗址即是其中一处重要地点。

    本次发掘共分两区,I区位于北合流村西约1500米的山前台地上,东、西两面环山,南邻北合流火车站,北接上一级台地。钻探表明I区所在台地遗迹丰富,遂于此集中布方,同时考虑到公路走向以及发掘区所在地形,我们确定了I区布方方向为40°,共布设5m×5m探方44个。II区位于I区北侧200米的高台地带,根据钻探图纸,我们有选择性地布设探沟两条,两区发掘面积总计1150平方米。

    田野工作从2010年6月开始,至2010年9月结束,包括对北合流遗址及其周边遗存分布情况的拉网式调查和配合公路建设进行的考古发掘。在三个月的工作中,主要清理了仰韶时代晚期灰坑51座、陶窑2座、房屋4座;发掘西汉晚期墓葬1座、建筑围沟1条。

    北合流遗址的堆积较简单,①层属耕土层,为浅黄色沙质粘土,土质疏松,厚约10—25厘米,夹杂大量植物根茎,包含少量近现代瓷片;②层为黄褐色粘土堆积,土质较硬,厚约20—30厘米,主要出土宋金时期瓷片,还夹杂少量仰韶时代晚期陶片,此层可能是宋金时期人群破坏早期遗存后形成的堆积。②层下为各时期的遗存,有灰坑、房子、墓葬、围沟等,这些遗迹直接打破红褐色的生土层,值得注意的是发掘区内不见早期文化层,可能早已被破坏殆尽。

    仰韶时代晚期遗存

    北合流遗址主要堆积为仰韶时代晚期遗存,这一时期灰坑共计51座,按剖面形制可分为锅状、袋状、筒状及不规则状等四类,前两者居多。规则状灰坑包括锅状、袋状和筒状,此类灰坑的口、底部明显,坑壁光滑,直径2米左右,堆积厚度在1—2米之间;不规则状灰坑的口、底不甚明显,坑壁较粗糙,最大径(或边)1—3米不等,堆积厚度不超过1.5米。这51座灰坑出土大量陶器标本,其中双鋬罐、敞口碗、敛口钵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敞口双耳壶、小口高领罐;此外,还有少量豆、器盖、敛口瓮、双鋬盆、土鼓残片等。夹砂类陶器以罐居多(特别是双鋬罐),且多为褐胎的夹心陶,器表呈深浅不一的灰色,而双鋬罐又以夹岩粒者占主导;在器表装饰上,夹砂类陶器以绳纹为主,极少量饰斜篮纹,也有素面的。碗、钵、壶、瓮、豆、盆基本均为泥质,且灰陶较多,这类泥质陶器多饰斜篮纹,钵、壶、瓮整体或局部磨光,也有少量素面者,横篮纹极少见。

    H51位于I区T0703东部,并延伸到T0704西部附近,上口被多个②层下开口的灰坑打破,残存坑口距地表1.25米,平面为圆形,直径约3.4米;剖面呈锅状,周壁圆滑;坑深约2.1米。坑内为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