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
山西翼城大河口M1实验室
浙江长兴:发现龙山西周
四川出土汉代石碑  记载
山西河曲坪头遗址的发掘
山西忻州发现两座古墓葬
山西榆社河洼东汉墓发现
山西平榆发现仰韶晚期遗
山西左权县石匣墓地的发
山西千年古塔频发怪声 
最新热门    
 
山西榆次北合流遗址

时间:2011-04-11 12:27:11  来源:不详

    北合流遗址所见汉代遗存较少,M1和G1属于这一时期。M1土洞墓,位于I区西北角,平面呈“凸”字形,斜坡墓道,方向0°。墓道位于墓室北侧,②层下开口,距地表约0.25米,平面呈长方形,上口长10米,南端宽约1.4米,北端宽约1.6米,底坡长约10.7米,坡度约20°,墓道壁较直,东侧墓壁中部偏下位置有红色烧烤面,并残留条鐝加工痕迹。墓门两侧立栽两根较粗的圆木,西侧立柱还残存部分深黄色的朽木,两根立柱残高约2米,直径约0.4米,可能与封门有关,墓门处全为淤土,淤土中发现一个模型陶灶,未见明显的封门。由于洞室顶部大多已坍塌,仅中北部残存一部分洞顶,可窥见其墓室顶部形态略呈弧形,其洞顶至墓底约2.7米;而洞室墓壁亦有不同程度的塌陷,特别是洞室南半部墓壁塌陷最为严重,保留的原始墓壁高度距墓底仅1.5米。洞室底部平面呈圆角方形,长6.2米,南端宽2.7米,北端宽2.6米。

    墓室内一椁两棺。椁室平面呈长方形,系沿墓壁用圆木搭架而成,东西两侧各立柱12根,直径在0.2—0.36米不等,木柱残高一般在1.5米左右;椁室南端则用横置的圆木叠垒起来,发掘中共清理出4根横置的圆木,直径约0.2米;椁室盖板已塌陷,共21块,东西向,每块长约2.1米,宽约0.25米左右;椁底板13块,亦为东西向,每块长约2.1米,宽约0.24—0.38米。椁室南端并排放置两棺,每棺长约2.4米,宽约0.8米,棺内各置一人,均为仰身直肢葬,头向北,面朝上,双手平放于盆骨两侧,东侧墓主人为女性,西侧为男性。洞室内随葬器物共95件,主要为明器,包括装饰品、兵器、车马器和漆器等,此外,还有部分实用陶器,其中装饰品和车马器均在两套以上。尽管M1洞室存在坍塌情况,可能导致部分随葬品位置有所改变,但在发掘中我们发现,各类随葬品位置按其集中分布的现象可分为四群。装饰品包括伞饰品如盖弓帽和各类铜泡等棺饰,分别聚合式地置于两死者脚端的棺外附近,可能下葬时放置有成套的伞饰和棺饰,此外包括模型弩机等兵器也置于贴近死者的脚端;而车马器包括锈蚀成灰土状的车厢痕迹、车舆、车軛、车辖、栏舆、当卢、马镳、马衔、小铜铃等,则放置于装饰品偏北位置;洞室口附近放置漆器(如案、盒、耳杯);实用陶器(鼓腹罐共6件)则放置于椁室东壁附近,主要集中于东侧死者脚端的棺外。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洞室上方中北部发现一个长方形器物坑,②层下开口,东西坑壁与墓道两壁连为一体,坑深0.4米,长1.2米,宽1.4米,坑内放置陶盒与陶罐各一件,应是早期墓祭类遗存。

    围沟G1位于M1东南方向约11米处,②层下开口,四面相连,拐角90°,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30米,东西宽20米,其朝向与M1方向一致,北边还有一宽约1.5米的豁口,可能为门道。该沟深约1.2米,上口宽约1.5米,下口宽约1.2米,两壁粗糙,沟内为浅黄色淤土层,包含少量汉代筒瓦,围沟的范围内不见汉代其它遗迹,仅有少量筒瓦,可能是一被破坏殆尽的汉代建筑的附属设施,但也不排除与M1存在一定联系。

    小   结

    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北合流遗址分布范围从该村东延续到村西临近的源涡北侧的龙王堂附近,与源涡遗址基本相连,东西约2000米,南北约500米,总计面积在100万平米以上,时代以仰韶时代晚期遗存为主,还保留少量二里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