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湖北发现37段古长城 长
湖北郧县黄家窝旧石器地
湖北随州义地岗墓群勘探
湖北发现三座古墓 包含
湖北荆州区纪南镇发现3
专家称西周早期曾国政治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发掘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
湖北九连墩最完好楚墓出
最新热门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

时间:2012-3-25 9:36:27  来源:不详
铭文初步判定,M65可能为曾侯谏墓、M2似为曾侯谏夫人[注: 不同时代的夫人指代不同的内容。-furen]媿氏墓、M27可能为曾侯谏之子白生或其夫人墓。
    M2位于墓地的东北部,发掘前墓葬已被盗掘。墓口东西长460、南北宽310厘米、墓口距地表深22~120、墓口距墓底深620厘米,方向90º。墓坑四壁光滑,显系经过加工,但工具痕不太清楚,坑内填五花土,土质较致密,未见夯层和夯窝及包含物。墓坑四边设有熟土二层台,二层台面高与原椁盖面高相等。葬具置于墓坑底部的中央,但葬具已朽,痕迹判定为一棺一椁,椁痕东西长260厘米、南北宽178厘米、高120厘米。椁底置2根垫木,垫木槽长250厘米、宽20厘米、深20厘米、间距100厘米。棺置于椁室的正中央,棺痕长190厘米、宽95厘米、高90 厘米。棺内尸体已朽,骨架保存不好,仅存头骨和部分肢骨,葬式为仰身直肢,墓主头向东。棺底铺有一层0.2~0.3厘米厚的朱砂。随葬器物主要为铜器、陶器、漆木器、瓷器和玉器,大多呈曲尺形放置在东部和北部的二层台上,其中,青铜礼器、原始瓷器和漆木器放置在东端的二层台上,陶器、瓷器放置在北边的二层台上,漆木器已朽,但其上可见彩绘痕迹。棺内只放置少量玉器和车马器。青铜礼器的组合主要为鼎、簋、甗、鬲等,其上铭文主要为“ (曾)侯谏乍(作)宝彝”、“ (曾)侯谏乍(作)媿宝 (尊)彝”等。
    M27位于墓地中部,是本次发掘规模较大的一座墓葬,墓口呈长方形,东西长670~680厘米、南北宽490~495厘米。方向100º。墓坑壁陡直规整,四角圆弧。壁面可见人为修整的工具痕,工具痕宽6厘米,可明显看出为自上而下[注: 自上而下 拼音: 解释: 从上到下。 相关词语 自郐而下自上而下一鼓而下形而下学形而下顺流而下从天而下等而下之而下-zishangerxia]修整的痕迹,一次修壁长度达10~15厘米、深2厘米,墓坑内填五花土,局部填红黄土或灰白土[注: 白土乡-白土乡地处栾川县西北部,西接卢氏、北依洛宁、东南分别与三川镇、冷水镇相邻,全乡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23个居民组、14000多口人。],填土经过夯打,夯层厚15厘米。夯窝比较密集,直径3厘米。土质板结坚硬,包含有少量小石英石块和草木炭粒,墓坑底部四边有熟土二层台。葬具置于墓坑底部的中央,但葬具已朽,痕迹判定为一棺一椁,椁痕东西长356厘米、南北宽220厘米、高145厘米。椁底未见垫木痕。棺置于椁室的正中央,清理时,棺头端向北错位,可能是棺在腐烂前因椁内积水漂移所致。棺痕长240厘米、宽110厘米、高90 厘米。棺内尸体已朽,骨架保存不好,仅存头骨和部分肢骨,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棺底铺有一层2~3厘米厚的朱砂。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东、南、北三边的熟土二层台上,质地主[注: 1950年6月30日开始,我国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即根据当时中国的土改现状和需要,将农村阶级划分成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要为铜器、陶器、漆木器、瓷器和玉器。其中,东二层台上主要放置瓷器、漆木器和漆壶铜扣,北二层台上主要放置铜礼器,南二层台上主要放置陶器和漆木器。玉器主要见之于棺内。铜器大多保存完好,漆木器全都腐朽,但大多能分辨出个体器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