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湖北发现37段古长城 长
湖北郧县黄家窝旧石器地
湖北随州义地岗墓群勘探
湖北发现三座古墓 包含
湖北荆州区纪南镇发现3
专家称西周早期曾国政治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发掘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
湖北九连墩最完好楚墓出
最新热门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

时间:2012-3-25 9:36:27  来源:不详
,少数漆器痕上可见有彩绘。一些漆盘内还放置有2~3粒小石子。少数铜器和陶器上涂有朱砂。陶、瓷器虽全已破碎,但大多也能复原。青铜礼器的组合主要为鼎、簋、甗、鬲、尊、爵、斝、觚、觯、卣、觥、罍等,其上铭文主要为“ (曾)侯乍(作)宝 彝鼎”、“疑父乍(作)宝 (尊)彝”、“鱼白(伯)彭乍(作)宝 (尊)彝”、“ 白(伯)生乍(作)彝 (曾)”等。

 

 


    M65位于墓地的中东部,墓口东西长502厘米、南北宽350~362厘米,墓底长484厘米、宽318~326厘米。墓口距地表深30厘米,墓口距墓底深596~600厘米。墓口四角各有一斜向柱洞。墓坑壁陡直规整,壁面可见人为修整的工具痕。工具痕宽8厘米,可能属臿(或锛)之类青铜工具,在墓壁上采取自上而下的修刮方式,留下的工具槽痕长约35~40厘米、槽横深2厘米。墓坑四角的拐角处,亦有工具修整痕,修整角度约为45°,工具槽痕长为30厘米。墓坑内回填五花土,局部填黄色粘土及灰白土,质地致密,包含少量小石英石块,未见夯层和夯窝。墓坑椁板面的四边设有熟土二层台,二层台台面铺有一层灰白土,二层台高与原椁盖面高相等。葬具置于墓坑底部的中央,葬具已朽,痕迹判定为一椁两棺。棺痕东西长290厘米、南北宽196厘米、高124厘米。椁底置2根垫木,垫木槽长240厘米、宽20厘米、深4厘米。棺置于椁室正中央,分外棺和内棺,外棺痕长246厘米、宽160厘米、高70厘米。内棺长194厘米、宽80~86厘米、高20~40厘米。棺上有条状红黑相间的漆痕,推测外棺、内棺均施彩绘。棺内人骨已朽,但骨架痕迹清晰,头向东,葬式为仰身直肢。内棺底及人骨架上铺有一层1~3厘米厚的朱砂。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墓坑东边、南边二层台上及棺椁内。质地主要有铜、陶、玉、漆木、瓷等。其中,青铜礼器为七鼎四簋(其中一方鼎),放置在西南角二层台上;青铜兵器放置在南部二层台上及椁室内南侧;酒器如爵、卣、尊和漆木器及二件玉器(玉戈、玉圭)主要放置在墓主人头端的东部二层台上;陶器和原始瓷器放置在东北角二层台上;铜钺、铜面具、铜鍚和车马器置于椁室内;玉佩饰置于内棺墓主人之上及四周。铜器大多保存完好,原始瓷器、陶器大多破碎,漆木器、皮制品多已腐朽。青铜礼器的组合主要为鼎、簋、甗、鬲、尊、爵、斝、觚、觯、卣等,其上铭文主要为“侯谏乍(作)宝彝”、“( (曾)侯乍(作)田壶”、“ 侯用彝”等。
    为了保证考古发掘的质量,在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中,除严格按国家文物局新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工作外,还采用了系列相关科技手段来辅助获取和记录田野考古信息资料。一方面在发掘工地设建现场实验室以保障对出土文物的应急保护和处理,另一方面对出土的铜器、漆木器、竹器进行现场原位加固和整体揭取,对出土器物上的附着物、腐蚀物以及土壤等进行现场采样和化学分析。同时,使用三维扫描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记录和复原古地貌及埋藏过程,采用热气球和航模遥控飞机对全发掘区域以及外围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空中摄影和摄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