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内蒙古通辽哈民史前聚落
内蒙古赤峰魏家窝铺遗址
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
内蒙古赤峰魏家窝铺遗址
内蒙古乌兰察布裕民遗址
内蒙古扎鲁特旗道老杜粮
内蒙古通辽库伦旗哈图他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
内蒙古东部发现一处红山
内蒙古巴彦塔拉遗址发现
最新热门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城遗址

时间:2012-4-10 20:26:24  来源:不详
):这是乾德门第三次营建的门址。门道基础南侧被现代道路破坏,仅残存北侧的部分石地栿,以及其上的木地栿和排叉柱遗痕。石地栿直接压在堆积土上,现仅存约6.3米。门道宽度不详,总进深约19米。此期残存L1、L2等路面。门道中部残存一段木门限,北侧保存有一块门砧石,原来应设双扇版门。从地栿石位置看,此次修建,北侧地栿石南移,明显不同于前两次。门道方向也略有改变,约为东偏南21度。沿用MZ2尚存的墩台夯土,在此基础上补筑夯土、并砌筑了砖石包墙。与夯土城墙衔接处的四角,均发现立石角柱的槽石,其中西北角的角柱尚存,收分斜率与墩台墙面相同。城门西立面北侧的包墙保存较好,下面的条石直接放在MZ2夯土之上,尚存有清晰的砌砖灰缝痕迹。北墩台保存较完整,东西长19.9米,(西壁)南北宽8.73米。
    瓮城遗址平面呈“马蹄形”,东西内径长约26.4、南北内径宽约22.8米。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瓮城遗址由瓮城墙和瓮城门组成。瓮城墙主要有三次大规模营造。瓮城门有一个门道,朝南,位置有一次大的变化。
    瓮城始建应与门址三(MZ3)大体同时,门址二(MZ2)仍沿用。城墙夯土为灰褐色,质地坚硬。墙体宽约8~10米左右。瓮城城门宽约5.84米,南北进深约8米。门道基础为在石柱础上放木地栿(部分直接置于夯土之上),上立排叉柱。夯土壁面有木板护墙残迹。
    第二次修筑瓮城,当与门址一(MZ1)相当。城墙是在原灰褐色夯土外,包加灰黄色夯土,质地略疏。瓮城门道位置与第一次修筑的瓮城门不重合,明显偏东。门道夯土豁口残宽约6.7米。不见门道基础。
    第三次修筑瓮城,晚于门址一(MZ1)。瓮城夯土墙压在门址一(MZ1)的包墙石之上。城墙夯土为黄灰色,较疏松。与L1大体同时。此时的瓮城广场中心,发现四块竖立成排的大板石,中部有圆孔,下部深埋在夯土槽内。四块的大板石东西成排,南北向竖立,与瓮城门道方向相对。应是与瓮城城门相关的建筑设施构件。
    除对乾德门遗址进行发掘外,我们还通过钻探在皇城东、西、北三面城墙外发现了护城壕。护城壕多紧邻现存马面的底面,壕宽16~19米,深约1.5左右。

 


   

    上京城是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都城之一。1961年,辽上京遗址被列为全国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足以说明其重要价值。
    本次考古发掘,是第一次对辽代上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重要收获有以下几点。第一,首次从考古地层学上确认了上京城乾德门多次营建的情况。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可知,乾德门城门第一次(MZ3)和第二次(MZ2)营建属于辽代,整体建筑讲究;而第三次营建则在金代,门道窄于辽代,建筑体量也变小。大体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