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考古发现 >> 考古历史 >> 正文
考古研究首次发现楚国有
陕西凤翔秦雍城城址东区
水下考古技术能否打破神
考古学家破译美国版罗塞
考古学家发现“考古鼻祖
考古学家:金字塔建造者
考古专家:当年破坏曹操
希腊考古学家 疑发现埃
考古学家发现:亨利二世
美国考古学家在肯尼亚曼
最新热门    
 
本届考古界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反映全国考古工作者的心声

时间:2013-03-30 20:58:30  来源:不详
以往工作地点外,大量区域属性尚属未知。


  王巍希望中央财政建立大遗址考古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大遗址项目的全面科学勘探,以现代科技和传统考古勘探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古遗址和墓群等进行系统调查,全面摸清各个遗址的保存状况、初步廓清各个遗址地下文物分布和埋藏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全国大遗址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城镇化必然涉及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换言之,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王巍分析称,经济活动和城镇建设是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因素,以大遗址为例,中国的大遗址按照相对于现代城镇的位置可分为城区类、城郊类和远郊类,各类型遗址所面临的压力大体与距离城镇关系成正比,和现代城镇关系越密切则压力越大。


  千百年来越是古代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心区也往往是近现代的经济发展相对超前的区域,传承关系清晰而紧密。从城市建设和城市特色的角度看,“越是传统的、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国度里,面对同质化的城市设计和建设,批评之声虽一直不绝于耳,但城市建设过程中代表城市文化特质、阐述和实证城市生长轨迹的历史文化遗产正逐步被蚕食殆尽。


  王巍呼吁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作为城镇化建设项目等前置审批的必要程序,并在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有效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中华文明探源进第四阶段 比较研究世界古老文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阶段工作已结项,2013年起至2015年进入到第四阶段研究任务。”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透露,第四阶段将对中国古代文明和世界古老文明开展比较研究。

 

  王巍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工程第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迄今为止相对分散和零散的观点、认识进行整合、提炼,进行理论化的分析,提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一系列的成形的观点,包括形成的年代、阶段性以及导致中华文明形成过程及其阶段性的背景、原因、动力。


  “对涉及到中华文明的一些根本问题,要拿出我们的观点,包括中华文明特质等。到第四阶段结束时,最起码要推出能够尽量反映中国学者目前观点的一个系统专著。”


  大量考古发掘发现的研究表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王巍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目前总体研究进展情况时说,公元前3500年左右开始,长江、黄河及西辽河流域的文明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距今5000-4000年期间,中国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继进入初期文明阶段。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兼容并蓄和延绵不断等三大特征。”中华文明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文明;中华大地各个区域文化和文明的交流、碰撞、融合是推动中华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