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柏杨:一个知识分子的存
揭秘:中国古代唯一女状
纷繁历史:爱上小姨子的
蒋介石五个孙子的不同人
家谱证实:孔令辉为孔子
孔子家谱第5次续修 录入
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
孔子77代长孙 首位“奉
孔家后人力挺孔子会武术
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
最新热门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09-4-6 21:16:45  来源:不详
的基本手段的音乐教育观。孔子重视乐教,他的教学课程中有音乐一门,并且是所谓基本课程“六艺”(礼、乐、书、数、射、御)之一。但是孔子办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技术或艺术人才,毋宁是进行道德教育,塑造理想人格,培养“贤人”、“仁人”、“圣人”。孔子曾明确宣示音乐是最终完成人的修养、使人成为人的手段。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诗使人受到启迪,使人走上人性之道;礼使人获得规范,培育人性,树立人格;乐才能使人得到人性的完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认识到音乐作为人的一种欲求,既不可能去除,也不可任由放纵,而应当通过恰当的乐教,使人真正成为人。他的办法是将理智引入、渗透、融化在情感中,通过潜移默化,使理欲调和,既让情感得到一种属人的渲泻,又使人的心理情感结构得到升华和重塑。

正因为音乐可以 “治心”,所以孔子和早期儒家非常重视乐教的推行。《乐记》上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认为古时贤明的君主就重视乐教,通过乐教来引导、节制人们的欲望,改善道德和风俗。他们重视对传统音乐、乐舞、诗歌(那时诗、乐、舞还是三位一体的)的继承和修订,重视对民间音乐的搜集改编,并且认为音乐的高下、轻重、快慢、音色等都与一定的教育功用相关,务必使其中规中矩,依仁由义。孔子认为高雅严肃音乐可以感动人的善心,使人们免于放荡邪僻的意念的影响。《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篇。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自己也曾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孔子的弟子也很好地继承了他的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践,如前所引子游治武城事,就是在老百姓中推行乐教。

三是尽善尽美、中正平和的音乐评价观。孔子确立了“尽善尽美”的音乐评价观,他大力提倡中正平和、古雅端庄的雅乐,尊重健康的民间音乐,批评淫靡之音。

孔子评价音乐好坏高下的第一位的标准是思想性政治性,但他也重视音乐的艺术标准,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达到最高的境界。孔子曾经称赞“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认为经过鲁大师挚加工的《关雎》的乱的部分非常丰富复杂,艺术性强。《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是舜乐,《武》是武王乐,但《武》宣扬以征伐取天下,是鼓吹战争的,所以孔子认出思想性上还差了一截,不能认为是完美的音乐。他还曾提出“文(形式)质(内容)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主张内容和形式要很好地统一起来。

孔子对音乐的艺术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自觉地遵循。他“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因为音乐是情绪的真实表达,“唯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