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孔子 >> 正文
柏杨:一个知识分子的存
揭秘:中国古代唯一女状
纷繁历史:爱上小姨子的
蒋介石五个孙子的不同人
家谱证实:孔令辉为孔子
孔子家谱第5次续修 录入
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
孔子77代长孙 首位“奉
孔家后人力挺孔子会武术
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
最新热门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09-4-6 21:16:45  来源:不详
不可以为伪”(《乐记》),哀不可以骤乐,故不能歌。孔子还曾对鲁国的大师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论语·八佾》)认为音乐应当是:开始,兴奋而热烈;接着,和谐而纯静,清晰,连续,然后完成。

为了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孔子是下了大功夫的。“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听到别人好的歌,好的唱法,他都要请求那人再唱几遍,他就跟着别人唱,务求领会。他曾向师襄子学习鼓琴,在未“得其曲”、“得其数”、“得其意”、“得其为人”之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婉言谢绝师襄子关于更换新曲目的建议,刻苦专一地练习,直到对乐曲的内容、乐曲的规律和形象都有深刻的理解为止,令师襄大为叹服(事见《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提倡具有良好教化功能的雅乐,同时也尊重健康的民间音乐,并曾给予高度的赞美。如他曾称赞“《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关雎》是周南地方的民歌,孔子认为它中正平和,合乎乐教的原则。他的正乐工作,如前所述,是广泛地汲取了各地民间音乐的营养的。他奔走诸侯之间,既是宣扬他的“道”,也可以说是四处采风。“乐正”,是孔子“自卫反鲁”之后的事,正是采风的成果。但是孔子对于那些低级、放纵、淫靡的音乐,则旗帜鲜明地反对,并反复加以挞伐,不惜上纲上线,这与他对音乐的社会功能的强调和崇尚中庸之道是密不可分的。如他曾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论语·卫灵公》)“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也。”(《论语·阳货》)郑声太过份了(淫,过也,非专指男女之欲),并且严重干扰雅乐的传播,必须加以批判和取缔。《乐记》上还批判“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认为这四个地方的音乐“皆淫于色而害于德”。过去有人认为孔子是站在贵族立场歧视民间音乐,这是有失偏颇的。

四是主张节制、适度的音乐享受观。早期儒家已认识到音乐是人必不可少的欲望,这比墨家因反对浪费而“非乐”无疑更实事求是,但是儒家也并不循此而认为可以无节制地满足人们对音乐的欲望,恰恰相反,儒家提倡在音乐享受上要节制、适度,并且主要是把音乐作为治理教化工具,作为一种极重要的意识形态。《乐记》上说得很明确:“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孔子和儒家奉行“中庸”的原则,认为凡事过犹不及,作为一切行事的方法论,要“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孔子提出:“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季氏》)凡健康有益的享乐,应该合乎礼乐的原则,应该用礼乐来调节自己,而不应骄奢淫逸,放纵无度。他批判郑声,也是因为它过度,而称赞《关雎》,则是因为它适度,“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