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不能把“五四”新文化运
陈宇静天津教案与晚清社
前后七子文学运动与明中
集体行动与近代早期西欧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
劳动与乐观
灵动与沉稳
最新热门    
 
动与静:修炼的中的学问

时间:2011-07-31 10:27:06  来源:不详
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是一个潇洒飘逸的中年男子形象。虽然庄子的超凡脱俗与老子的质朴敦厚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都是真正的得道的高人,又都是把握天地大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凡人。庄子是对老子精神的继承和发挥,或许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老子“大隐隐于市”比庄子的企求“邈姑射之神人”更有现实意义吧?


  老子在描述完得道之人后,用了两个反问句做了总结:“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是说只有得道之人才能以“静”的工夫使污浊变清净,以“动”的工夫使安逸变生长。“静”和“动”是对立的,也是互动、互根的。“静”到了极点就变为了“动”,“动”到极点就变为“静”了。“动”和“静”是促进生命生生不息的两大动力。在动荡不安的时候要修炼“静”的功夫,在安逸不进的时候要修炼“动”的功夫,当然两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合在一起的,或者是“内静外动”或者是“外静内动”。总而言之,精神的清净、心灵的淡定是生命修炼的总纲,所谓“动”绝不是心灵的浮动,而是建立在心静基础上的外在运动。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