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思想价值取向与所谓
老子哲学对中国和世界哲
老子“人与自然”和谐思
老子:做人要像宇宙一样
首届全国老子学会会长论
国际老子文化周在京举办
“老子文化大讲堂”在明
李富春书法作品展在鹿邑
“纪念老子诞辰2584周年
纪念老子诞辰2584周年拜
最新热门    
 
老子哲学中的“有”与“无”

时间:2013-04-12 13:35:11  来源:不详
版本的《老子》也许和片言只语式的《论语》相差无几[注: 相差无几 拼音:xiāng chā wú jǐ无几:没有多少。出自宋·苏轼《乞不给散青苗钱斛状》:“二者皆非良法,相去无几也。]。《老子》第一章将"道"与"有"、"无"这一组概念铺陈开来,足见人们(包括后世《老子》的诸多"编辑"者们)对于"道"与"有"、"无"之间"非同寻常"关系的认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一章可以理解为:"道"是可以说得出的,但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道;可以称呼它,但不是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能理解的名字。"无",称为万物的开端;"有",称为万物的根本。所以,应该从万物永恒的原始状态去体察它的奥妙;应该从万物不变的根本去体察它的存在界限。"有"与"无"这两个方面同出于一个东西,而名称不同,同样都是深远莫测的。探索它们的深远莫测,是认识万物存在奥妙的路径。那么,在老子哲学中,"有"是如何成为"有"的,"无"如何成为"无"的呢?

  "有"可以看作是从物质形态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而"无"可以看作是从非物质形态的虚无中抽象出来的哲学概念。"有"与"无"虽然表现方式不同,但它们都统一于"道"之中。

  老子本体论哲学的起点是万物如何成为万物本身这个基本的哲学问题。由于超越了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无法用科学的方式合理地解释这个问题。老子在古代十分有限的知识积累下,运用其理性直观的思维模式,对"有"、"无"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且形成了中国式本体论哲学的基本特色。老子是如何感知"有"与"无"的呢?对于非物质形态的"无",要体察到它奇妙的地方--完全虚空状态的"无"究竟是什么?对于有形物质的"有",要体察到它存在的"边界"。 "有"与"无"是一对矛盾,人们从"无"的体察中感知到"有";从对"有"的体察中感知到"无"。

  纯粹的"有"是不可思议的存在物,纯粹的"无"同样也是不可思议的。 "有"、"无"是相对存在的,两者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虽然称谓不同,但都起源于并且统一于最高的"道"之中。"道"与"有"、"无"本身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知就里"地存在于人们面前,同样都是"玄之又玄"的存在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有"的理解是容易的,人们不过想像着它是如何起源的,它最初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