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老子思想价值取向与所谓
老子哲学对中国和世界哲
老子“人与自然”和谐思
老子:做人要像宇宙一样
首届全国老子学会会长论
国际老子文化周在京举办
“老子文化大讲堂”在明
李富春书法作品展在鹿邑
“纪念老子诞辰2584周年
纪念老子诞辰2584周年拜
最新热门    
 
老子哲学中的“有”与“无”

时间:2013-04-12 13:35:11  来源:不详
唯一状态如何就可以了--它总是以"实有"的一切为基础;而对于"无",人们反而因为其难以把握而失去了"想像力"。

  "无"究竟是什么呢?"无"究竟是如何存在的呢?

  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 [法国]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写到:"因此无论如何应该有一种存在(它不可能是'自在'),它具有一种性质,能使虚无虚无化、能以其存在承担虚无,并以它的生存不断地支撑着虚无,通过这种存在,虚无来到事物中。但是这个'存在'相对虚无应该如何存在才能使虚无通过它来到事物中呢?首先应该看到,上述的存在相对于虚无而言不能是被动的:它不可能接纳虚无;虚无如果不通过另一个存在也不可能进入这种存在--这将把我们推至无限。但是另一方面,使虚无出现在这世界上的存在不可能产生虚无而对这种产生活动漠不关心,就像斯多噶式的原因产生结果而不改变自己那样。一个完全肯定性的存在在其自身之外维持并且创造一个超越的存在或虚无,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使存在能超越自身走向非存在的存在中什么也不会有……使虚无来到世界上的'存在'是这样一种存在,在它的存在中,其'存在'的虚无成为问题;使虚无来到世界上的存在应该是它自己的虚无。因此要理解的不是有一种虚无化的、反过来要求以存在为基础的活动,而是一种所要求的存在的本体论特性。有待于认识的是在哪一个敏感而微妙的存在领域里我们将遇到那种是其自身虚无的存在"(《存在与虚无》第53页。三联书店1987年版)。"道"是如何通过"有"与"无"的对立统一而存在的呢?

  "有"与"无"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共同构成了"道"的功能:"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三十根辐条共用一个毂,(因为)在毂中有空洞,车才能起到它的作用。用粘土做成器皿,在它相对空虚的地方,才是器皿的可用之处。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在它相对空虚的地方,才是房屋所要使用的处所。所以,相对的实体--"有"之所以能够带给人很多的便利,是因为相对的"无"发挥了它的作用。"有"与"无"在实体与空间上的变化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老子》第二章有"有无相生"的说法,意即万物通过"有"与"无"的对立统一而产生变化。《老子》第二十五章描述了"道"处于运动中的状态。"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无声无形,独立存在而永不改变,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它可以作为万物的本原。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取名为"大"。它广大无边,就运动不息;运动不息就广阔辽远;广阔辽远就回归本原。从《老子》第二十五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道"的运动状态,以及实体在空间运动中的不同状态。只有将"有"与"无"统一于"道"之中,才能正确地理解老子的本体论哲学思想。我们认为,老子的本体论哲学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中国哲学史发展到一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