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谈 >> 老子 >> 正文
新华网专访退休书记佘明
TwitterCEO:爱嘻哈音乐
鹰潭月湖区新提任科级干
艺术家在81块奇石上手书
解读《老子》四十八章:
师说·曾仕强:《道德经
解读:《道德经》第一章
简论老子《道德经》的实
品读《老子》:何谓“无
《吕氏春秋》与《道德经
最新热门    
 
解读《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时间:2016-02-18 22:54:08  来源:不详
于 等于50mm的降雨为暴雨。]来临之际,它们第一个冲上前去为人们挡住狂风暴雨的侵袭,每当夜幕来临之时,人们可以在里面安然入睡,可它们坚守岗位,为人们站岗放哨,防“外敌”侵扰,成为人们的“保护神”。人们在里面办公、娱乐、办工厂、开会、放家具等等……这些正是它的“无不为”。

    以上这几例都能足以证明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论断是正确的,是唯物的,是辨证法,老子通过先观其外,后“悟”其内,以“道”的真实内涵才下的这一论断。

    《老子》本章的一个难点就是道的“无为”、“无不为”,通过上面的实例,人们对“道”的“无为”、“无不为”必须用“悟道”的方式去感悟才能真生“悟”出老子真经的深奥哲理,所以,学习,研究老子的“道”文化,必须先学会“悟道”。金老先生的《周易讲座》第 5页,批《老子》专讲无,《周易》言有不言无,《老子》是唯心论,这一批判是误判。上面的几个实例,“道”在一刻不停的忙碌着,尽心尽职地为人类服务,也可以称为“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道”的行为是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只能用感官去“悟”,可我们用感官“悟”出来的东西又是真实存在的,人们用肉眼看不见“道”的行为可称之为“无”,可用感官“悟”出来的真实存在的东西则可称之为“有”。如:“天地交感万物生成”就是人们用感官“悟”出来的真理,可又有谁亲眼看见过天与地交合的行为,那是看不见的,可正是这看不见的“交合”却又生成了万物,直到人类世界,这不正是老子的从“无”到“有”吗?老子的从“无”到“有”与今天人们造出的一句成语:“无中生有”又有何关联?请君自悟吧……

    下面解读经文以下的全部内容。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得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