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科举制历史作用:为平民
科举的功能:选拔与控制
李白:“不屑仕进”背后
温庭筠:拿助学金嫖妓 
中国科举考试中的六大幸
隋唐科举制与儒学的进一
洪武儒学教育与科举八股
从74位状元的家世看唐代
五代科举概述
对科举缺乏尊重是民族的
最新热门    
 
为科举说句公道话:人才辈出 选拔公平

时间:2009-6-8 17:52:39  来源:凤凰网历史综合
相联系,因此说儒家学说和经世致用脱节,是片面的。在封建社会中,读书人不敢评论时政,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一旦文网松懈,情况就变了,道光年间,经世致用的呼声高入云霄,因而出现了像龚自珍、魏源这样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思想家。从整个封建社会来说,读书人不敢谈经世致用的时间是不长的,因此,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科举考试,也大都不是脱离实际的。

科举选拔人才是否公平、公正

在我国实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目的只有一个,让读书人通过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分配他们做各级官吏,实现学而优则仕原则的精英选拔机制,这对于稳定人才的来源,激励社会上对教育的重视,都有很大的作用。有人以为像李白、杜甫这样的旷世奇才,都没有考中进士,因而认为科举并不公正。我认为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说这是科举制度不公平。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很多,首先,科举的录取率很低,除恩科而外,正科三年一次,每省乡试只取一二百人,全国的会试取三百多人,绝大多数人是要落榜的,这样的录取率,怎能做到像唐太宗所说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其次,有人兴趣在于走“终南捷径”,不愿意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科举的路。第三,科举选拔的是做官的人才,不是培养诗人。当然,诗人文学家符合科举选拔人才条件的,也能够入选。唐宋八大家中,除苏洵以外,其他七人全是进士出身。总的来说,科举一般是公正的,但不可能完全公正。

有人认为,科场案件屡见不鲜,只要肯花钱,平庸之辈也能金榜题名。这种现象确实也有,但不是普遍的。科举从隋唐起直到清末,实行一千多年,各种制度都比较完善,要在科场中作弊很不容易。比如进入考场,要经过严格的搜查,搜身而外,用具(笔墨砚)也要检查,带进去的午餐干粮都要切开来看看,要夹带进入号房是很难的。

收买考官也不容易,每次考试,一位主考三四位同考,只要遇到一个刚正不阿不要钱的,把你揭发出去,就要被判重罪。而且考试的文章是要公布的,称为“闱墨”,还要刊刻印书,卖给参加考试的人做范文。《儒林外史》中马二先生就是干这个行当的。文章不太像样,拿不出手,刊刻出来更会惹祸。朝廷对科场作弊都用重典,被处以极刑的屡见不鲜。咸丰年间大学士柏俊就因科场作弊被腰斩。鲁迅的前辈也因涉及科场案弄得倾家荡产,身陷囹圄。因此除偶尔有人铤而走险外,人们大都不敢以身试法,考试作弊的现象实属少见。

科举考中的状元以及进士、举人等,在社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