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周恩来六上《时代》封面
揭秘:张春桥的离婚梦如
史海揭秘为慈禧照相的中
揭秘吕正操三晤张学良劝
揭秘《水浒传》内幕:宋
毛泽东神往的战神是水货
邓小平八次登《时代》封
揭秘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
图:蒙难黑海 揭秘传奇
揭秘毛泽东与林彪的九次
最新热门    
 
揭秘最真实的贞观之治:一场形式主义的乌托邦(图)

时间:2009-11-4 10:53:40  来源:凤凰网
?陛下天天说巡幸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只会白白浪费钱财。如今国库空虚,陛下又要营建宫殿,这又算什么呢?当日太上皇要烧毁东都多余的宫殿,陛下觉得如果不烧,拆下来的瓦木还有用,还可以赐给贫民,虽然最后太上皇没采纳,但天下人都称赞陛下的仁德。事情才过去五六年,陛下如今却大兴土木,这又算什么呢?”

    张玄素的这番挤兑没留任何余地,李世民很尴尬,只好回头对房玄龄“解释”说:“朕营建东都的本意,其实是因为洛阳处在国家的中央,可以方便各地州府前来朝贡。如今玄素既然这么说了,日后朕去洛阳,就算露天而坐,也不会觉得苦的。”当然,房玄龄也知道“方便朝贡”不过是个很蹩脚的借口,但皇帝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他当然也要附和一句“陛下圣明”。

    儒家知识分子心目中“内圣外王”式的理想君主,必然寡私欲而好仁德。唐太宗善于纳谏和勇于改过的事迹史不绝书,其“镜鉴理论”和“水舟关系论”更深入人心,看起来也很符合寡私欲而好仁德的标准,不过让一个活生生的人,严格按照某种既定的模板运作,显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在魏征激赞张玄素阻止太宗营建洛阳宫、实有“回天之力”的同时,贞观五年,刚刚建完仁寿宫的唐太宗,突然又再次将营建洛阳宫提上了日程。民部尚书戴胄再三劝谏,得到了太宗的极口称赞,并因此提升了官爵。然而,洛阳宫终究还是修了起来,而且极为奢华,据《资治通鉴》记载,“凿池筑山,雕饰华靡”。

    在个体的欲望与儒家知识分子寄希望于自己的仁德这二者之间,李世民一直处在一种痛苦的煎熬之中。出于私欲,他一心想要修筑洛阳宫;为了那众人称颂的仁德,他又屡次接受大臣们的劝谏,放弃了修筑。当屈从于个体的私欲而不顾一切把洛阳宫华丽地修筑起来之后,他似乎又受不了满朝士大夫们打量他的异样目光。所以,最终,洛阳宫问题演变成了一场闹剧:他狠下心,把负责工程的建设部部长(将作大匠)找来痛骂了一顿,指责他营造得过于奢华,免了他的官,然后把刚刚落成的宫殿,又给拆毁了。

    八

    类似的煎熬一直都伴随着李世民。

    贞观六年正月,太宗准备从皇宫搬往新落成的“避暑山庄”九成宫里居住。九成宫距离京城300多里,大臣姚思廉觉得皇帝去那里住对处理国家政务极不方便,于是极力劝阻,但李世民却坚持要去,理由是“气疾”。

    贞观二年,李世民曾表示为了不损耗天下百姓,自己忍受一下“气疾”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而拒绝大臣们为他兴建避暑阁楼的提议。现在他拿出“气疾”为自己辩护,多少有点儿自食其言的味道。不过若真是因为“气疾”之苦,倒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当时还只是正月,避暑的理由实在是难以成立。李世民之所以如此迫切想去九成宫,不过是因为新落成的九成宫的居住条件,要远远好于他现在居住的寝宫。

    姚思廉的劝阻暂时让太宗留在了京城。不过到了三月份,长安城刚刚春暖花开,李世民还是车辚辚、马萧萧地去了九成宫。一直在那里呆到这年的十月份,冬天都快来了,实在是无“暑”可避了,才回到京城。

    在贞观年间漫长的进谏与纳谏游戏中,唐太宗与他的臣僚们正变得越来越形式主义。大臣们极力想要压抑太宗的私欲,将他纳入“内圣外王”的正确轨道,所以频繁进谏。太宗则几乎逢谏必纳,对进谏者无不大加赏赐,但在行动上却几乎没有什么改观:奖赏过谏臣之后,他想去游猎,仍然会去;想修筑新的别宫,仍然会修。

    当然,一个人程序化地生活久了,也会偶尔出轨宣泄一下,太宗也不例外。贞观八年,一个小官僚皇甫德参进谏说:“陛下往日修筑洛阳宫,耗费民力;收取地租,则过分征敛;民间女子都喜欢梳高髻,也是向宫里学的。”太宗听了大怒,对着房玄龄发飙说:“这个皇甫德参,是不是国家不征用一个劳动力,一斗地租都不收取,然后朕的宫女们都剃着光头,他才满意?!”至于他对着长孙皇后说要找机会杀了魏征这个“田舍汉”,自然更有名。也正是在这一年,魏征敏感地觉察出了太宗心理上的微妙变化,他直言不讳地说道:“陛下如今不再喜欢直言了。虽然还勉强接受,但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豁达。”

    同样是在这段时间,魏征开始以自己的“目疾”为借口,屡屡“求为散官”。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