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黄玉顺 ·〖儒学复兴的
索几个字搭一条命(图)
重庆历史上真实黑社会:
三条路线进新疆(图)
“走西口”:一条血泪与
张国荣坦言断臂之恋:走
抗联将领冯仲云传奇 装
改革八贤之习仲勋:“杀
孟子“学问之道”的三条
邵洵美鲁迅一条注释,掩
最新热门    
 
一条路带出方城的厚重历史(图)

时间:2009-11-7 11:02:20  来源:大河报
m以下,以南为800mm以上;三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四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五是植被,以南为阔叶林,以北为针叶林;六是农业,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田为主;七是土壤,北方为黄土、黑土,南方为红壤、紫色土。

    在长达1700公里的南北分界线上,方城县是被提到的唯一的标志点。

    从地理位置方面看,方城北境的隘口因古丝绸王国——缯国而有“缯关”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商路——夏路即出自方城。春秋时期,楚国在方城修筑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楚长城,使方城与大汾、井陉、句注、居庸等并称为“天下九塞”,而方城又因其水陆交通节点的特点,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军事和商贸中心,南北水、陆交通要道。古诗词中常有“方城道”、“方城驿”的表述,元好问曾有“日月贾胡留”的诗句,地方官员更留下了“驿路要冲忙应接”的抱怨。如今,在缯关附近仍存有“中华第一驿”之称的玉照堂驿站,老城区北门外也有专供商队临时存放骆驼的驼场,潘河岸边有以经营丝绸著称的山陕客商会馆和最早的金融机构——晋履泰票号。

    1957年在安徽出土的青铜简,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时的航运证,叫《鄂君启金节》,有铭文163个,其中记录“自鄂往庚阳丘,庚方城”。这个航运证,就是允许商船自湖北的鄂城,过湖泊,溯江水北往,转入白河,经阳丘(今方城)到古方城(古方城遗址,在今杨楼乡武岗村)。这说明,战国时期方城就在水陆运输中具有重要位置。

    南北方分界线之称,源于丝绸之路。据史料记载,秦岭之名始自汉代。作为南北方分界线的秦岭,西起甘肃,东至方城独树镇首山,古称“南山”、“终南山”,因曾为秦国之地而得名。

    《诗经》有“节彼南山”的记载,西汉时期,东方朔有“南山天下之险也”的表述。东汉时期,班固的《两都赋》中始记有“秦岭”之名。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贬潮州,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感慨。


    秦岭之名的形成及传播和南北方分界线概念的形成,从时间上看,恰与丝绸之路的形成及繁荣时期相符,都是两汉和唐朝时期,在空间上同以方城为醒目标志,并在方城相交,形成了张骞封侯地、官办冶铁所、丝绸产地、水陆交通节点、佛沟石刻、西域文化遗存等众多的丝绸之路源头文化旅游资源。

    古缯国中国最早的丝绸之国

    方城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古缯国。按记载,西周时期方城属缯国,在方城与叶县交界处设有“缯关”,“天下九塞,方城其一”即指此处。1997年邮电部发行了《万里长城百关纪念封·缯关》,这里的缯关即是方城缯关。《辞源》解释“缯”为丝织品的总称。

    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中华先民不仅发明了丝绸,还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使丝绸“衣被天下”,赢得了“丝国”之称。

    关于丝绸之国,比较古老的传说是这样的:远古时代,黄帝打败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献出以表敬意。黄帝命人将丝织成了绢,以绢缝衣,穿着异常舒适。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便去寻找能吐丝的蚕神,采桑养蚕。后世民间崇拜嫘祖为蚕神,黄帝为织丝的机神。

    南阳地处秦岭东南,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形成起源最早、面积最广的桑蚕基地。早在东周时期,申国(南阳)之丝织品已有疏密之分和“绿兮丝兮、女所治兮”的染色之术。西汉时期,南阳成为全国八大丝绸产区之一。方城位于南阳盆地东北缘,特殊的地理、适宜的气候条件,使方城成为久负盛名的桑蚕基地、丝绸之乡。

    现存最早关于纺织技术的记载见于《周礼·考工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古代纺织品丝、麻的练染工艺。许慎《说文解字》记载,所有的丝织品统称为缯,马王堆汉墓中的木牍,也称丝绸为缯。直到如今,缯仍为丝织品的总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