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推…
英国教育及家庭大臣赞扬…
初中生被分流读技校 教…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考生用古文字写作文续:…
北京:金猪宝宝扎堆 学…
朱永新:中国教育的人文…
台湾省高雄市正德慈善文…
最新热门    
 
语文教育:创新之路怎样走——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

时间:2009-7-8 15:52:27  来源:不详
 

  而且,学生们提的意见与我在其他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相当一致。如果承认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要尽量想办法解决。

 

  记者:课改已经实验几年了,为什么效果并不乐观呢?

 

  温儒敏:语文课改试验了几年,开头是有些着急,接着情况就变了,很不均衡,一方面,仍然存在那种操之过急、满足于搞花架子的现象;另一方面,许多学校则是“水过地皮湿”,做些表面文章,并没有怎么推进。语文课改的效果不太乐观,是因为课改原来设计的“亮点”并没有落实。比如,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个性化学习,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课改设计了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板块。必修为1.25学年,选修为1.75学年。可是,很多学校都是1.25学年必修学完后,就转入高考复习了。还有不少地区干脆就规定死三两门与高考比较贴近的选修,让所有学校全都选这几门,那也都变成必修了。现在课改阻力太大,举步维艰,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有的还加重了,学生普遍的素质也并没有得到提高。

 

  记者:课改为何遇到这样大的阻力?

 

  温儒敏:对于这场改革,各方面的态度不一样。教师与学校对眼下的应试教育模式很反感,都知道对人才培养没有好处,学生负担太重,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可是,老师也是社会中人,他们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压力大,非常无奈。家长呢,对课改的想法更复杂,家长本心是希望改革的。但真要课改了,他们又担心。许多父母抱怨孩子负担重,可又不断给孩子增加负担,什么英语班,奥数班,作文班,都不敢落下,目标都是高考。家长们何尝愿意这样?他们也是很无奈的。当下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单一标准下的淘汰教育,小学、中学乃至幼儿园,很大程度上都是瞄准将来的高考,于是大家都不得不朝着这个单一模式去培养孩子。你素质教育讲得再多,课改目标再好,碰到高考这个实际,就虚化了,谁都不敢怠慢。这就是现实。

 

  记者:面对应试教育语文教育的路怎么走?

 

  温儒敏: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不管现下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坚持课改的大方向。课改起码激活了问题,让我们看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的确存在许多弊病。最大的弊端是不讲差异,不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重视因材施教,容易把所有的学生都变成同一个模子里的“标准件”,在这样的教育机器的加工下,创造力会衰退。所以从国家的未来着想,必须推进课程改革,不改是没有前途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