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推…
英国教育及家庭大臣赞扬…
初中生被分流读技校 教…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
考生用古文字写作文续:…
北京:金猪宝宝扎堆 学…
朱永新:中国教育的人文…
台湾省高雄市正德慈善文…
最新热门    
 
语文教育:创新之路怎样走——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

时间:2009-7-8 15:52:27  来源:不详

 

  记者:那么您对语文课改中的具体教学方式方法有什么建议?

 

  温儒敏:首先,语文教育还是要遵循规律,要讲梯度。我看过湖北一个有名中学的教案,高中必修每一课都加插了大量高考试题分析与练习,让学生一开始就卷入题海战术,能不让学生反感、腻味?高考练习的内容插进来太早、太深、太多,将循序渐进的梯度打乱,这样的训练即使考上大学,学生也不会感谢你,因为胃口给败坏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了。

 

  其次,语文教学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量非常重要,有一定的量,语文素养才能上去,光靠做题,是上不去的,相反会破坏感觉与兴趣。现在语文教学几乎完全指向高考,是很枯燥、很累人的,很多学生中学毕业了,除了课本与教辅,没有读过几本书,阅读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件优雅有趣的事情,没有形成阅读的爱好与习惯。这样的语文课是失败的。其实,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理解、感觉、体验、察悟,包括语感,主要靠大量阅读中去“涵泳”,逐步习得。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而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还可能破坏那种“涵泳”的美好感觉,使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技巧应对。

 

  第三,讲究课堂教学的密度与节奏。现在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跟课堂教学的密度太大可能有关。举例来说,郁达夫《故都的秋》一课,有的就安排了七八步程序,包括课前名句背诵,课堂上字词讲析、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段落分析、主题归纳、写法鉴赏,研读讨论,课后还要布置很多作业,包括高考题试做。内容安排太满,太琐碎了,而且几乎每一课都有类似的程序。例如比喻有多少种,语法修辞的方法多少种,等等,从初中到高中,翻来覆去不知讲过多少遍了。使用“喻”“暗喻”的作品多了,打开一本教材可能到处都是,问题是郁达夫这篇散文所唤起的独特感觉到底在哪里?反而不甚明了。还有许多似是而非的、甚至很“弱智”的题目,反复让学生去判断正误。设身处地为学生想想,老是这样高密度的上课,而且每一课都是这样反复,的确会很烦,很累的,等于是疲劳轰炸,把兴趣、灵感、创意都可能炸没了。

 

  记者:对于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您有什么建议?

 

  温儒敏:现在许多学校老师对写作教学很困扰,感到无所作为,甚至有所放弃。为什么?因为写作难教,难见效,高考时作文难拿分,而且总拿不准。其实,写作教学并非无所作为。现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是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练习,这种学习太过了,容易束缚个性,形成考“八股”。现在有很多作文书,不宜让学生多看,看多了,匠气就来了,而且兴趣也就没有了,套式作文还不利于健全的情感与人格的培养,还可能养成说空话大话的弊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