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童岭 赵婷: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评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时间:2009-7-8 15:52:34  来源:不详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士"概念的外延和范畴在该书没有得到严格意义上划分。我们更需要探求的应该是它们的时代相异性以及术语间的联系性。《士与中国文化》试图解决的内在问题可以简单表示为:士处于"道"和势之间,士为"道"的承担主体,"道"依靠"士"来实现;士运用"势"来行"道",势则通过控制"士"以控制"道"。

 

  由此不禁要问:在漫长的六朝社会中由谁承担这个超越本阶层的"道"?退一步说,即使六朝人企图把"道"保留在精神的最深层次,以待后世的知者--这也是和余先生自己提出中国"道"的一个显著特征"人间性"(第33页)。以及三者内在理路相矛盾。三者之间如何衍变,如何深入体察"士"在道势之间的存在,都还有待再归纳研究。

 

  此外,书中某些文字上似应斟酌。比如:论及六朝南北中国家庭组织异同时,引用《能改斋漫录》"北土重同姓"条。其中"江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句源出《颜氏家训》,此处误把"世"作"里"(第385页)。

清儒沈垚《落帆楼文集》前作"落颿"(第377页),后作"落帆"(第451页),有不妥。《说文》颿下段注:"今有帆字,船上幔以使风者也。自杜注《左传》已用此字,不必借颿。"

 

  "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岀于《南史》卷三十六,用此可以揭示士在道、势消长之中的一种基本精神状态,余先生文中误以为是齐高帝品评之辞(第262页)。实际应该是寒人纪僧真在"风流不坠"的士大夫江斆那里吃了瘪后,退而略含懊恼地回禀齐高帝之语。

 

 

  我们虽然对余先生这本著作大放一通厥词,但必须承认,读《士与中国文化》及李泽厚、黄仁宇先生的书,对于当时的我们--90年代末刚刚进入大学的年轻人的震撼,不啻于石破天惊。脑中闪电般地掠过古来的有道之士:孔子的"士志于道";孟子的"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王安石的"安石不出,如苍生何";直至近代康有为"大同犹有道,我欲度生民"。引发读者的思考是一部优秀的思想史著作重要的价值。余先生在《怎样读中国书》一文中说:"中国学问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岀新。"希望此篇小文能够再次唤起读者的兴趣,重温这部为中国学人博得光荣的思想史著作。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