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文德:寒酸皇帝赵匡胤
最新热门    
 
陆建德:地方分离主义与中央集权

时间:2009-7-15 14:26:09  来源:不详
,致有疑阻之意”。他在1908年的奏折里比较了中日立宪进程,指出日本维新二十年后才颁行宪法,中国则不然:“辛丑始昌言变法,而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出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体。数年之中,内治、外交、用人、行政皆有干预之想,动以立宪之词,分驰电函,历抵枢部。”他在一年后又说,中国情形特殊,“不须求之外国”。下放权力容易激起竞进之心,请愿国会就是例子。立宪派见大权近在咫尺,大造声势,政府进退失据,被迫就范。于式枚清楚地看到非常时刻集权的意义:“改革未定之时,中央政权唯恐少统一坚强之力, 而国民识政体知法者极少,骤以此庞大政权之地方议会,横亘政府与国民之间,纵使被选者不皆营利武断,而一国政权落于最少数人之手,劫持中外大臣,后患何可胜言。”这种疑虑正是亨廷顿式的灼见。在离心力日增的氛围下,老成持重、为国分忧的声音完全被“速开国会”的呼声盖过。于式枚预感不妙,担心立宪“行之不善,则为法国之革命”。然而对“大跃进”派的合理批评却在我国史学界被指为“大放厥词”。这位于式枚少有文名,李鸿章的很多奏章出自他手笔,也曾出国考察宪政。如此优秀的人物竟然被中国思想界、史学界遗忘了。我们心中的英雄反而是企图暗杀出国考察五大臣的吴樾,他由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死后又被同盟会追认为会员,还是民国的“先烈”。

  评价近代史的时候不能总是持“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在野”态度。为反对而反对毕竟是没有原则可言的:晚清必须即刻实行宪政,孙中山则可以在1924年的《建国大纲》里将宪政推到九年之后;晚清的铁路国有政策是卖国,辛亥以后的铁路国有政策则是造福人民。在野时惟恐不乱,执政了就讲稳定。这种权宜的、负面意义上的“政治的”(political,见《牛津英语词典》第四条释义)史学无助于史识和真正的政治智慧的养成。研究中国近代史,必须引入国家和国家利益的观念,打破根深蒂固的(然而我们竟没有意识到!)朝代思维模式以及与之板结在一起的党派之见。由一本好书想到这些,实在是扯远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