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金代长城遗址遭严重破坏…
北京一景区经理自筹资金…
最新热门    
 
长城:农耕民的生存安全屏障——谈长城文化的民生内涵

时间:2009-7-22 12:44:44  来源:不详
 

秦始皇灭六国后,“始皇使蒙恬将数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缮,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汉书•匈奴上》2509页)。“以秦始皇之强,蒙恬之威,带甲四十余万,然不敢窥河西,乃筑长城为界。”(《汉书•匈奴下》2548页)。西汉大臣、政论家贾谊在他的《过秦论》一文中,讲到秦始皇“乃使蒙田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汉代“至孝武世,出师征战,斥夺此地,攘之于幕北,建塞徼,起亭遂,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至孝宣之世,边城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汉书•匈奴下》2560页)。

 

代: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自嘉靖十年(1531)以来,后鞑靼等部落,几乎“无岁不入寇,前后杀略吏民,剽人畜亿万计。”然而自戚继光加固长城,整饬边务,“蓟门宴然,继之者踵成其,数十年得无事”(《明史•戚继光》3743页)。代学者魏源在他的《圣武记》中,盛赞这一时期的明代防务:“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隧,且为本朝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今受赐。”

 

从以上几个朝代为例,可以看出,民生问题,首要的是生存问题。生存不保,一切皆无。要生存,就要有保证生命安全的环境。修筑长城就是保证农耕区劳动人民生命安全的战略措施。有了这种措施和其他因素结合到一起,不仅保证了农耕区人畜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发展了生产和商贸,使农耕区人民生存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