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四人帮”兴亡》作者…
安徽合肥一男子怀疑前女…
大师欧阳山尊去世 人艺…
有夫之妇脚踏三船 放纵…
相约游泳时暴雨骤降 九…
最新热门    
 
《“四人帮”兴亡》作者叶永烈:事实是最高法庭(2)

时间:2009-7-25 13:28:05  来源:不详
南方周末:哪些细节你认为是不可复制的? 


  叶永烈:比如陈伯达一生用过23个笔名,这23个笔名,过了一千年之后,如果有人用功的话还可以再考证出来,可每个笔名的来历、他为什么叫“伯达”,就只有他本人说得楚。“伯达”这个笔名,他说是在莫斯科留学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叫《斯巴达克斯》,讲古罗马奴隶起义的领袖。陈伯达说自己特别崇拜他,就从他的名字里取了两个字作自己的笔名。这种细节是不可复制的,如果那天我不问,或者没有谁去追问,事情也就过去了。


  再比如,当年江青在上海有一个家,我找到了她当年的二房东,又找到了二房东的保姆桂贞,秦桂贞所谈的细节在任何书上都没有记录。


  幸亏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做,像王力,我前后采访他八年,他死的前些天我还去找过他。 


  南方周末:采访的难度是历史写作的一种,还有一种难度就是你怎么保证受访者的表达是真实、可信的?


  叶永烈:陈伯达接受我采访的时候,就跟我说,年纪大的人容易护短,事隔多年,他有些年代记忆不准确了,他让我以他当时发表的文章为主。采访这些历史老人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是常见的,一是记忆不准确,明是1967年1月,他说成1968年,这个还好办,因为我对“文革”历史熟悉,也容易核实。护短比较麻烦些,他会主观上为自己说话,陈伯达这方面还好,特别明显的是王力。


  南方周末:怎么能让他们的表达真实、客观?


  叶永烈:我的责任就是倾听,他怎么说都可以。王力自我感觉非常好,他始终以为自己是个正统的纯粹的马列主义者,他到死也还是这样认为,所以他往往会谈到一些问题,谈到一些见解,他有时候用周恩来做比照,你看我当时是怎么说的,当时总理就是这么说的。遇上王力这样的人,他会说自己永远正确,采访中要特别小心,也因为这个原因,王力惹起一场很大的风波,我还为此出了一本40万字的书,在香港出版,就叫《王力风波始末》。


  采访王力以后我给他看稿,那时还不是电脑,手写的,寄给王力,王力给我加了将近2000字寄来给我。那篇文章叫《王力病中答客问》,他当然有权修改他的话,这篇稿子当时在三家报刊发出,一个在是上海《联合时报》(上海市政协机关报)发出,一个是在香港的《大公报》连载,还有美国的《华侨日报》,三地发表,很长的一篇文章,那是我第一次访问王力,也是王力被捕进监狱之后第一次公开亮相,所以文章很重要。发表以后招来很多的批判,大家那时候把王力都忘掉了,忽然冒出来个王力,说自己对党还抱有那么深的感情,这对很多人来说不可接受。当时我在采访时他也说过这些事,但我没有把它放上去,我觉得有些话太过分,我让他改,最后请他过目,过目他又加上那么多话,我在发的时候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改。


  南方周末:你接受了?


  叶永烈:他当然有权修改他的话,我如果不尊重他的意见也可以,但是我没有那样做,我既然请他审阅,就完全照他的意见改。文章发表,引来报纸的批评,也引起很大的麻烦,上海《解放日报》接二连三开炮,《文汇报》,特别是《人民日报》,接连发了将近10篇文章,我后来大概统计了,有54篇之多,都是对王力的批判。《王力风波始末》就这么来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