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鲁民:呼唤当代冯梦龙
陈振民:断句之误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
王玉民:古代日食二三事
最新热门    
 
杨建民:郁达夫周作人的一次编辑合作

时间:2009-7-31 12:26:43  来源:不详
员,对这批人的创造比较了解,他就承担这一部分;周作人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与语丝社同仁也相当熟悉,由他来编选这部分作家,就显得十分自然。可后来经过思考,自己选自己的作品,难免不易割爱;同理,对亲近友人作品,也难保不怀偏见。

 

  当时,周作人在北平,郁达夫居住杭州,不能面谈,只好信函往来相商。以文学团体分别编选的思路,他们在通信中最终否定了。理由如上。后来郁达夫又想出一条路子:能否依当时的流派为标准,即“言志派”与“载道派”。这一点,后来两人又否定了。周作人对此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我看文艺的段落,并不以主义与党派的盛衰为唯一的依据,只看文人的态度,这是夹杂宗教气的主张载道呢,还是纯艺术的主张载道呢,以此来决定文学的转变。现在还是混乱时期,这也还难说,因为各自在那里打转身,似乎都很少真有明确态度。”

 

  郁达夫于此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谈到了这一个派别问题,我们又各自起了怀疑。原来文学上的派别,是事过之后,旁人(文学批评家们)替加上去的名目,并不是先有了派,以后大家去参加,当派员,领薪水,做文章,像当职员那么的。况且就是在一人一派之中,文字也时有变化,虽则说朝暮楚,跨党骑墙等现象是不会有,可是一个人的思想、文章、感触之类,决没有十年如一日,固守而不变的道理。还有言志和载道的类别,也颇不容易断定,这两名词含义的模糊,正如客观和主观等抽象名词一样的难以捉摸。古人说:‘文以载道’,原是不错,但‘盍各言尔志’的志,‘诗言志’的志,又何尝不一样的是‘道’?‘道其道,非吾之所谓道’,那这一位先生所说的话,究竟是当它作‘志’呢还是作‘道’?”

 

  最终,两人商定,以人为标准,分别取舍。这方法应当是周作人提出来的。他曾在后来回忆这段经过时写了这样的句子:“我还记得有一次,良友图书公司发起‘中国新文学大系’,集刊五四以来十年间的成绩,叫我和达夫编辑散文部分,那时我与达夫通过好几回信接洽分配人选的问题,由我择取若干人为散文集一,余下的凡是我所不熟悉或是不便选择的人,全归他去编选,我的这种‘任性’的办法居然为他所接受,这在我是觉得非常愉快而且应当感谢才是的。”(《郁达夫的书简》)

 

4

 

  具体人选如何分配,郁达夫有致周作人一函,谈得很详细,并有幸保存了下来。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当时的情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