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村民自称北宋名将杨六郎…
8月26日 北宋置市舶司 …
8月24日 北宋文学家苏轼…
万源“挖”出千年北宋古…
四川万源“挖”出北宋古…
北宋南北榜
工地挖出3000斤北宋时期…
7月30日 北宋废除新法 …
山东沂南一村民在树下挖…
安徽肥西发现北宋墓葬 …
最新热门    
 
北宋、西夏关系史中的宦官群体浅析

时间:2009-9-10 11:07:34  来源:不详
《宋史·宦者传》较为集中地保存了北宋宦官的资料,考察其中涉及宋夏关系的24名宦官的事迹后,我们可以发现入传的宦官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群体特征。

 

(一)军事色彩浓厚。凡此24名入传宦官,以及散见于其余史料的宦官,其身份之军事色彩非常浓厚,此为最直观之特征。如前所叙,24名入传宦官,其中有17名明确记载担当过军事职务,而其余7名宦官的职务,或者与军事相关,或者在其他时间也担任过军事职务。如阎承翰,虽史载其涉及宋夏关系之职务只是赵德明加恩官告使,但据《宋史·阎承翰传》记载,宋真宗曾对宰相说:“承翰虽无武勇,然涖事勤恪。”遂使之担任“镇、定、高阳关三路排阵都钤辖”。至于其余如蓝继宗、刘惟简、李继和等六人,或涉及西夏之职务本即与军事有关,或曾经担任过军事职务,或二者皆有,竟无一人之身份未具有军事色彩。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追溯历史,可以找到一部分解释。历史的演进,具有极大的惯性。虽然宋朝的建国者努力想要革除晚唐以来的弊政,并且做出了相当的改革,但即便宋人亦早已意识到“我朝因循前弊尚多”之事实⒁,晚唐五代以来的许多制度,依然被沿袭下来。自唐代以宦官监军,到典兵,沿至五代,人皆习以为常。宋太祖时虽信任边将,较少以宦官监军,但以宦官监军、典兵之弊,却并未完全革除。开宝二年征太原,李神祐便已率卫兵“斩贼甚众”,其后他又参预平南汉之役,督军镇压周琼叛乱;至于曹彬平南唐之役,李神祐、王继恩辈,皆在军中。至太宗时,每以阵图钳制边将,宦官监军或典兵者更盛。加上宋朝制度,“内臣旧制须经边任五年……”方得“预选充押班”,⒂则边功更为宦者进身之途。是以此24人身份皆具军事色彩,实有因袭前弊及制度上之原因。非止此24人,凡《宋史·宦者传》提及之宦官,泰半以上,皆有军功。

 

除此历史之因循外,宋夏关系之特殊性,亦是原因。自李继迁攻夏州起,至北宋灭亡144年间,宋夏之间不能谓无和平之时。然此所谓之“和平”,却不过是“战略妥协”或“绥靖”之别名,此144年间,双方关系之实质,要么是西夏为建国、称帝、掠夺而战,要么是宋朝为靖边、恢复而战。相比澶渊之盟后宋辽关系之长期缓和,西夏于北宋,是最为实际的外患,亦是进取之首要目标。即使赵德明为生存而进行战略性妥协之时,双方边境小规模的冲突依然不绝,双方从未有过较长时期互信的基础。是以《宋史·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