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透视:孔子重回大众视野…
67名专家学者聚敦煌 研…
央视中秋诗会将亮相 余…
台湾学者揭秘《红楼梦》…
印度宗教学者撰文阐扬台…
袁腾飞否认讲史抄袭小说…
专家学者共聚“马祖故里…
第三届“中国中古史青年…
五十余海内外学者在渝研…
学者熊澄宇把脉“中国砚…
最新热门    
 
学者话中秋:传统节日 现代追忆

时间:2009-9-30 23:03:22  来源:不详
当下“过节”需注入现代特色

 

  节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我们并不是在“真空管”里过节。因此,传统节日当然要保留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但也必须加入现代的特色。

 

  赋予传统节日新生命,首先要打破传统节日的单向思维,也就是要由“独白的时代”走向“对话的时代”。在“独白的时代”,人们只是接受节日、重复节日,但是在一个对话的时代,人们不再只是单向的接受,而且是双向的沟通,通过沟通与对话,重新思考传统节日的价值,以及此价值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我们必须看到,传统节日的某种特殊性和唯一性,已经因为科技的介入而取代了。例如,某些传统食物可能是某个特殊季节的产物,但是拜物质运输发达之赐,非应时性的各类产物皆可轻易获致,由此,人们对节日的期待与感动亦随之降低,节日的边缘化于此产生。

 

  另一方面,由于新生一代生于科技与信息社会,对传统节日的感动不足,亦难以体会、欣赏传统节日深富人文气息的一面;他们反而会以科技的态度,批评传统节日的落后与迷信。

 

  如何通过教育让年轻一代能充分体会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同时鼓励他们以其对传统节日的体会,为节日加入新时代之科技素材与精神,使人类在创造中继承传统节日的价值,在参与中深化传统节日的意义,应该是传统节日新生之道。

 

  (作者为台湾淡江大学副校长、中国文学学系专任教授)

 

失去对明月的懂得

 

-于丹

 

  马上到中秋节了,我们为什么在月光之下流连忘返?一轮明月又照见了中国人怎样亘古不变的心情?

 

  人间就因为阴晴圆缺,飘忽不定,才会去憧憬。月亮的圆满是我们一种永恒的梦想,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们今天一眼望见月亮,就知道它比我们的人间事永恒。我们有很多的困扰,都受着纷纷杂杂的具体事务的纠缠。但是望见明月的时候,我们会想起张若虚亘古的发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