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透视:孔子重回大众视野…
67名专家学者聚敦煌 研…
央视中秋诗会将亮相 余…
台湾学者揭秘《红楼梦》…
印度宗教学者撰文阐扬台…
袁腾飞否认讲史抄袭小说…
专家学者共聚“马祖故里…
第三届“中国中古史青年…
五十余海内外学者在渝研…
学者熊澄宇把脉“中国砚…
最新热门    
 
学者话中秋:传统节日 现代追忆

时间:2009-9-30 23:03:22  来源:不详
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与月的相逢是什么时候的事?人间沧桑悲欢离合,月光什么时候最早见证?而人间什么时候一抬头,蓦然撞见天上的明月呢?我们今天不考虑这些了,我们今天焦灼的日子,被困顿的日子,被金融危机笼罩的日子就是我们生命的全部。

 

  其实,明月是可以解忧的。李白也在月下发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们今天眼前金樽还在,比李白的还好,我们今天喝葡萄酒可以分出来很多种,但是我们还能喝出那种明月常在金樽里的人生快味吗?当喝酒举杯变成一种客套的祝福,我们在举杯之间还有李白的那份豪迈吗?一个天大地大人格也大的人,忧愁也是很大的。李白动不动就欢畅,忧伤也是同消万古愁,但是他在月光之下乐于解忧。李白也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乡亲”的时候,但也只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如果你有这样一份天真的寄托,你有这样一份笃诚的信任,你就可以期待终有明月,终有一天在云端重逢。而我们今天失去的是什么呢?看似失去了明月,因为城里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了,我们只有在高楼的缝隙间找出灰沉沉的月亮。其实我们是失去了月印人心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心不再天真。

 

  我们今天没有失去明月,但是我们失去了对明月的懂得。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我们是少了鲜花吗?其实我们建立了一种固执的、功利的评价标准。饲料是充饥的,有用的。我们在一个泛技术主义的时代中,太信任有用了,我们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你有看月亮这会儿工夫,为什么不去练会儿琴呢?”孩子背单词、练琴都是应该的,但看月亮却是有错的。我们为什么失去了悠然心会的能力呢?

 

  《庄子》上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如果我们真的在明月下少一些言词,多一些敬慕的心,去仰望流光,把它储存在心灵之内,我相信我们每个人也许都会拥有那份“孤光自照”。所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让我们召唤明月入心入怀吧,这是节日里真正的仪式。如果我们真的对明月多一些瞩目,月光也将更多地眷顾我们的人生。(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月亮神话 “不死”传说

 

-陶思炎

 

  中秋节以月亮为标志,而中秋的月亮又是花好人圆的象征。中秋的民俗主题大多与我国古代有关月亮的神话和信仰分不开。月亮的主题是“不死”,并由不死产生了再生、生育、永恒、团圆等文化联想。

 

  屈原在《天问》中发出“夜光何德,死则又育”之问。月有阴晴圆缺,周而复始的盈亏变化诱发了古人关于“不死”的联想。于是,围绕月亮,古人创造出嫦娥、蟾蜍、吴刚、桂树、玉兔的神话和传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