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朱小龙:不妨对“大学联…
陈长文:简论“科举文献…
李云龙:《现代汉语小语…
展龙:简评《明代后期社…
朱小龙:汉字“整形”应…
汉字的历史选择:简化字…
王想龙:捉出高考作文中…
最新热门    
 
徐龙:简论数字化时代的阅读

时间:2009-10-16 19:28:54  来源:不详
  互联网在改变人们阅读方式的同时,由于其独特的交互性,还改变了人们阅读的被动状态,使得“人人都是作者”成为可能,像WIKI百科、社区论坛等都是阅读与创作浑然一体,这也标志着阅读已经从1.0进入了2.0,从单纯的“阅读”变成双向的“阅作”。2005年起,中国移动连续举办了三届“e拇指原创文学大赛”,目前e拇指平台已积累各类原创文学作品120万件。针对社会上“黄段子”、“黑段子”日益泛滥的状况,2005年以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连续举办了五届“红段子”创作大赛,搭建了手机创作平台——“网络文学院”,广泛征集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字、音乐、图片、视频作品,得到社会大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有力推动了手机创作和阅读的发展。在日本,2006年文艺作品销量排行榜前10部作品中有4部属于手机小说,手机小说已在日本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著名尼姑兼作家濑户内寂听在86岁高龄之时创作了其首部手机小说《明天的彩虹》,更是有325万读者上网下载。可以想见,随着手机阅读的进一步普及,将出现“人人是读者”、“人人是作者”的阅读盛景。

 

  互联网虽然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但并没有改变阅读的内涵与实质。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有着做人要知足、做事不知足、读书知不足的传统。古人认为,读书可以治愚,“凡智愚无他,在读书不读书”。读书不仅具有培养气质、提升情操的作用,还有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水平的作用。虽然中国一直有重读书的优良传统,但目前我国的图书阅读却不尽如人意。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这个数字与犹太人的64本、前苏联的55本的阅读量相比,相距甚远。上面所述的电子阅读的出现为我们实现超越提供了可能。只要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实施电子图书发展战略,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推动传统图书产业的升级和革新,就一定能够顺利推进全民阅读、不断提升全民的阅读力,做一个没有书香的书香大国。

 

  当前,信息化浪潮一次比一次更猛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只有不断深入阅读,体验并适应数字化生存方式,了解新时代的“精神本质”和“生存法则”,培育出一种“世界眼光”和“世界精神”,才能从容、理性、睿智地面对新世界、新生活。新时代读什么书?必须结合世界发展大势和个体的实际需要来制定阅读路线图,从中寻找规律,进行创造性的理解,把别人的知识、经验、观点转化成自己的一种生命体验和价值。

 

  (作者系广东省全民阅读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