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叶当前:艺术与人文的交…
第八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
人文世相·鲁迅爱蛇
文学研究、文化政治与人…
上海师大世博会前推出《…
人文社科类书籍“似抄非…
痛别任继愈季羡林后的精…
朱永新:中国教育的人文…
最新热门    
 
人文与科技脱节,复合型人才稀缺 科技考古遭遇发展“瓶颈”

时间:2009-10-22 11:36:09  来源:不详
院的苏伯民研究员说,高科技摄影技术让人们看到敦煌壁画更多的原貌、细节,这对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不过,他也坦言,对于文科背景的传统考古学家来说,要理解高科技在考古上到底能干什么,还是相当困难。

   

    在我国,为何人文与科技的交融如此缓慢?在加拿大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淳教授认为,考古学在国外属于人类学研究范畴,利用科技手段为考古假说提供实证,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而我国的考古学一直属于历史学范畴,“当考古学家只注重精美的器物,会放过很多遗址发掘中所包含的大量与人类发展有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更需要有自然科学背景的考古学家来发现。

   

    可是,我国真正具有自然科学背景的考古学家却十分稀缺。至今为止,“科技考古”连一个学科编号都没有,这意味着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人员面临着申请科研经费的巨大困难,意味着尚不能作为一个专业招收研究生。

   

    去年,复旦大学文博学院终于允许干福熹院士招收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但干福熹却面临另一个窘境:招不到理想的生源——理工科出身的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太肤浅,而文科学生缺少自然科学的基础。“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有知识,没文化’,这根源于我们国家基础教育中过早的文理分科。”他说,应试教育制约了很多交叉学科的兴起,尤其像科技考古这样需要人文与科学交融的学科。它所凸显的问题,是我国创新能力的底气不足。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