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新材料、新方法、新视…
购房者维权 开发商以盖…
家电消费陷阱多 收高额…
英国女作家收集毛发当材…
恶势力团伙向业主强卖装…
副局长扔投诉材料事件调…
嵩山申遗卡壳 补充材料…
嵩山申遗卡壳 补充材料…
最新热门    
 
材料、方法与视角——漫谈美国的“中国学”和中国的“美国学”

时间:2009-11-8 11:43:53  来源:不详
>

 

  李剑鸣:关于掌握材料的问题,我想应当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是利用材料的渠道,也就是能不能接触到需要的材料;另一方面,是不是重视材料,舍不舍得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找材料。

 

  从接触材料的途径来说,中国人研究美国,肯定是主要利用美国人搜集整理的材料。靠中国人自己直接搜集整理材料,像美国人一样花钱购买大量的一手材料,或者去做口述访谈,目前还是不现实的。当然,也有个别学者做过口述访谈,比方说有个研究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学者,也去美国采访过当年的参与者,但这种工作是比较零星的。所以,在总体上我们必须依靠美国人整理和发表的材料,这样我们在材料的渠道上,就受到了很多的限制。美国人做中国研究,可以找到很多的渠道到中国来做研究,蹲下来,到一个县甚至一个村子里去找材料。而中国学者要去美国做研究,去找材料,困难要多得多。当然,有些条件比较好的人能得到美国的资助,但很多人去不了美国,或者去的机会很少,不是说我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我就能去美国找。

 

  不过,最近三十年来有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发展高等教育,投了一些资金,如985工程、211工程等。一些高校学校利用这些经费买了很多材料。在北大、南开和复旦这些美国研究比较强的学校,有钱以后就会买一些与美国相关的材料。二是网络发达之后,开发了数据库,越是早期的材料,数据库开发就越好,不少中国高校都买了一些。可以说,网络材料的开发利用,对“美国学”研究具有革命性意义。我们利用材料有局限,但还是有一个改善的趋势。

 

  另一方面,中国学者对材料的重视程度,没有达到美国研究中国的学者那种程度。我们做美国研究,习惯于用一般性的材料来对付,舍不得花大力气去搜集材料,不愿意、或者说也不懂得对材料进行甄别、筛选,去挑最有价值、最可信的材料。有的时候,拿到材料就用,只要是英文的材料,就觉得是可信的。而且,有的人到美国去做研究,也不是全力以赴地去搜集材料,或者是搜集了一大堆,但主要是二手著作,不大重视原始材料的搜集积累。有一些美国研究中国的学者,肯花很大力气来中国找材料,这一点张老师肯定比我更清楚。我听说,有的学者在“一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看材料,发现在那里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多。这个现象说明,他们对材料很重视,肯花气力来搜集材料、占有材料。可见,对待材料的态度有很明显的不同,研究美国的中国学者和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相比,在材料占有量等各方面都有差距。

 

  吴子桐:有这么一种观点,中国学者无论研究中国的问题还是研究美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习惯于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而美国的学者,除了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之外,还大量采用了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中国的“美国学”和美国的“中国学”相比,在研究方法上,各自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张西平:谈到美国的“中国学”研究方法的问题,一般中国国内对看待国外的“中国学”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老外做中国研究做不过我们中国人,所以对他采取一种蔑视的态度,或者不屑一顾的态度;还有一种态度就是完全“跟着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