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大学生跳楼身亡留遗书称…
河南科技大学大四男生7…
大学生持刀扎伤老师获刑…
10名大学生帮同学送圣诞…
纪念亦邻真先生逝世十周…
大学生用社会热点造出1…
宁夏首府银川市近5万名…
历史的发展有太多偶然—…
蔡元培要跟北大学生决斗…
北科大学生抢银行案罪名…
最新热门    
 
大学四校长“国学学科问题”高端访谈(下):国学学科可从试点做起

时间:2009-12-29 12:54:51  来源:不详
  主持人:朱校长,请您谈一谈怎么办这个国学学科?

 

  朱崇实:对于这个问题呢,我觉得要有高校愿意去试并且有能力有条件去试。具体到厦大,我们既有能力也愿意去做这件事情。有些学校希望从本科一直到博士培养国学人才,有些学校呢想从研究生这个层面来培养等等,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争议,可以的话先做些探讨。我认为国学作为一个学科已经没有太多必要去争议或者去阻碍,这方面有条件,又愿意来做这方面工作的学校,放手让他们去试一试,做个两年三年,大家觉得挺好,等它成熟了,觉得这样一个模式确实能把这样一个学问系统化,能够给它一个更好的更高的平台来培养人才做科学研究,到这个时候,看看怎么去吸取他们的经验,把他们成功的做法进行总结,然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它定下来,这个就水到渠成,我觉得完全可以试一下,没有什么不可以。

 

 

  主持人:最后问问各位校长还希望我们做什么?

 

  纪宝成:《光明日报》开设“国学”版,本身就是顺应历史潮流,是对国学教育的极大支持。对国学的支持,《光明日报》功莫大焉,因为《光明日报》的地位摆在那里,社会舆论是可以看得到的。

 

  我们希望“国学”版能够更加生动活泼地办下去,办得越来越好,不断发表高质量的文章,继续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光明日报》的报业集团有多家子报子刊,我们希望这些媒体、平台、管道对国学也加强一些宣传。现在连国外都有一个学科来研究中国,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叫做汉学,但我们自己却不把自己当回事,我每每想到这一点就很遗憾。所以关于国际汉学界的动向,我们也希望“国学”版有一些报道。因为汉学是从西方人的视角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内国学界将形成互动的关系。我认为,对外国人如何认识中国文化也要进行研究,“国学”版如果能对国际汉学界的一些学术动向、见解和观点也有所介绍,这对国人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好处,他们的研究视角,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对我们会有一定的启发。总之,我们希望“国学”版坚持的一定是国学,如果不坚持这个,那就不叫作“国学”版了。

 

  顾海良:研究国学三件事情,假如这三件事情能够做到,就比较好了。一是从学术界的学理上,国学和民众疏远了,怎么请专家把国学“世俗化”,这个工作我觉得做得已经非常好了。二是现代研究国学的方法问题。方法的创新和探讨是国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人怎么来理解国学。我的观点是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看哪些符合时代的要求,有一个国学的现代化和时代化的问题,能不能在我们这个时代生机勃勃的发展,这个可能是个方法问题。第三就是学科建设问题。一个是国学自身的学科体系,要吸收现代的一些方法,不一定沿用我们原来的方法,19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科学研究西方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另外就是学科建设希望《光明日报》能够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对学界、学校和政府的管理部门如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起到一个沟通的作用。根据我的经验,舆论界、学术界过多地议论而不与有关主管部门沟通,这样效果是不会很好的。舆论疏导的同时假如能够借助你们这个平台,有学校、有学者和学科学位管理部门能够共同坐下来讨论这个问题,效果可能会好一些。现在因为没有听到对称的信息,但据我的了解,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人文科学的学科评议组的大多数专家,我认为都会赞成的。假如这些人赞成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好办了,包括我们理工科的一些专家,他们也会赞成的,因为他们本身也有比较深的国学的涵养,把它作为一个学术学科问题来探讨,是学校、学者和管理部门的结合,希望《光明日报》起到一个中介的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