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文言、词赋在今天的意义…
郝明义:阅读是身体的饮…
王怀义:别具一格的《夏…
朱庆葆 王永义:重提大…
陈树义:作家不应迎合世…
杨义:读书的启示
杨义:《开心学国学——…
最新热门    
 
沈伟义:释“啄”

时间:2010-2-2 9:17:24  来源:不详

 

 

 

选自《天工开物》

    

    对杜甫《秋兴八首》特别是“香稻啄余鹦鹉粒”的索解,绵延了千余年,成为中国诗史上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古人且不说,今人如陆侃如、冯沅君在《中国诗史》里称《秋兴》为“直坠魔道”“简直不通”。胡适也在《白话文学史》中说:“《秋兴八首》传诵后世,其实都是些难懂的诗谜,这种诗全无文学的价值只是些失败的诗玩意儿而已。”臧克家先生也说:“杜甫虽然是伟大的诗人,但他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之类,实在不足法。”诗谜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吸引人们为之求证索解。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香稻啄余鹦鹉粒”的牛鼻子,就是对“啄”字的解读。笔者久思不解之余,忽然忆起儿时曾踏过的碓。碓,“舂谷的设备。掘地安放石臼,上架木杆,杆端装杵或缚石,用脚踏木杆,使杆起落,脱去谷粒的皮,或舂成粉。”(《辞海》)为形象直觉,可以读一读《天工开物》里的踏碓图。图中杆端的杵头多像禽鸟的喙,杵头上下起落像禽鸟吸食动作。至此,“啄”字之义顿悟,原来是踏碓除去稻粒糠皮。

   

    “啄”字之义大明,则“啄余”之义亦明。这里的“余”字不宜作剩余、丰裕解,而应作以后、之后解。请看《左传·僖公十五年》里的用例:“千乘三去,三去之余,获其雄狐”。五代词人毛文锡也有类似用例:“醉红楼月,宴余香殿会鸳衾,荡春心”。(《恋情深》)

   

    鹦鹉历来有两解:一作名词,作主语;另一解以叶嘉莹先生为代表,作形容词解。分析全诗,老杜之意乃在盛赞渼陂香稻之美,香稻应为主语。鹦鹉则并非实有,只是用来形容香稻之美。为更好地理解诗意,首先感受一下老杜对稻米的特殊感情。他曾说:“谷者命之本,客居安可忘。”(《秋行官旅望督促东诸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其赞美稻米的诗句屡见不鲜:“饭抄云子白”“尝稻雪翻匙”“玉粒定晨炊”“精凿傅白粲”“落杵光辉白”,其中“精凿傅白粲”“落杵光辉白”两句形容新谷舂出的白米白粲晶光闪亮,其意与“香稻啄余鹦鹉粒”之意最接近。

   

    鹦鹉乃有唐一代王族贵胄豢养之宠物。鹦鹉粒乃形容渼陂香稻经踏碓后变成像鹦鹉一样珍贵的米粒。杜甫在这里全不用典,而是从形象落笔,咏物传神自然浑成。充分体现了杜甫丰富的生活体验,敏锐的艺术感受、卓越的表现能力。

  &nbs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