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文言、词赋在今天的意义…
郝明义:阅读是身体的饮…
王怀义:别具一格的《夏…
朱庆葆 王永义:重提大…
陈树义:作家不应迎合世…
杨义:读书的启示
杨义:《开心学国学——…
最新热门    
 
沈伟义:释“啄”

时间:2010-2-2 9:17:24  来源:不详
p;

    训诂上释“啄”为舂谷也十分熨贴。据朱骏声先生训释,琢、啄、椓三字音同义通,可通借。故“香稻啄余鹦鹉粒”的“啄”可作为椓字的假借。这个椓字非常有意思。《诗经·周南·兔罝》:“肃来兔罝,椓椓丁丁”。《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毛亨《毛诗正义》:“既投土于版,以杵椓筑之,故橐橐然有力。”以杵椓筑这一夯土动作和舂米动作极为相似。所以将啄释为舂米也就顺理成章了。

   

    更有趣的是,英语peck(啄、啄食),也可作“连续敲击”解。请看《英汉大词典》提供的例句:

   

Stop pecking on the window别不停地敲窗。

She is pecking awayat the keys of type-writer她不停地敲打打字机键盘。

   

    筑城、舂米是十分枯燥磨人的劳动,古代常罚犯罪者承担。老杜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为赞美渼陂香稻,把这一枯燥磨人的劳动比作禽鸟啄食,诙谐生动,给读者带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美的享受。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