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年度国学2009》之子学…
葛剑雄:学术腐败根源在…
洪卫中:学术科研急不得…
雷颐:学问的“通”与“…
阙明坤:学者的素质
傅璇琮:学科视野中的长…
陈平原:学会怀疑自己
“书迷”元帅叶剑英的藏…
马未都忆王世襄:学问源…
李侠:学术荣誉的剩余价…
最新热门    
 
陆昕:学问家的休闲人生——记我的祖父陆宗达

时间:2010-2-24 9:14:48  来源:不详

陆宗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的语言学家,同时还是一位美食家。下面这篇小文,使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本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应是很古板的语言学家,却很有情趣生活的一面。

 

  我的祖父是训诂学家,终生以研究传统语言学并大力宣传、弘扬这一学科为己任,为复兴发展这一学术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家兼学问家的一生,更是一个懂得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有嗜好、会享受、追求情趣的浪漫人生。

 

  祖父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运动,他读四中的时候练过两年单双杠,是四中的篮球队长,也踢足球,又爱练棍棒。这种对体育的喜好一直保持到了晚年,所以祖父的身手一向很灵活。记得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祖父六十多了,还在家中院子里踢毽子,他把毽子一踢踢得老高,然后用头顶、脑门、鼻子、下巴去接,不断变换花样,还用一条腿伸到另一条腿后边掏着踢,把一旁的我都看傻了。那时我家还有几样兵器,一把鬼头刀,一根枣木棒和一柄龙泉剑。祖父还教我练过棍棒。那年他六十岁,为了显示他身体柔软,他双手举棒过头,两手同时向后一翻,棒子就横着到了背后。他还告诉我,武松打虎用的就是这种哨棒。

 

  祖父好昆曲,会百来出,上世纪30年代初他于北大任教时,有段时间寄居于什刹海边的某座寺庙里,为的离北大近,来去方便,同时也是为了与同好此道的朋友们雅集。那时友人们来庙中寻祖父游玩,大家总先在寺庙山门前相聚。这里有一片空地正对着后海湖面,且有几株绿叶遮天的古槐。夏日凉风习习,清荫覆地;冬季枝干虬曲,古意盎然。祖父与友人们吹笛的吹笛,唱曲的唱曲,一曲终了,余音未绝,复腾喧笑,直到灯火阑珊万籁俱静才踏月归去。祖父曾说,有时他一人拿了箫或笛,在星稀月朗的夜晚或细雨迷离的黄昏,独坐在庙门附近或古槐下,面对茫茫烟水,将箫慢慢地吹,其声深远,可达一种幽眇的境界。如果吹笛,其声清越,又自有一种飘逸的妙趣。若值春秋佳日,更是呼朋唤侣,画船载酒,则当是另一番情景。朱家潘先生回首当年时说:“……你爷爷后来干脆在什刹海边上一座庙里租了两间房子,挺宽敞豁亮的,这些喜好昆剧的人常到他那儿聚,你爷爷上台演过几次戏,我都清楚,头一回是给你老祖过生日,在打磨厂福寿堂,演《单刀会》里的‘训子’,他演关公;二回是在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演《长生殿》里‘弹词’,他演李龟年,我演李慕。末一次是为庆祝中国大学成立昆剧学会,在吉祥剧院,还是《长生殿》,他还是李龟年,我也还是李慕。”

 

  与友人们吹笛度曲粉墨登场这只是祖父生活乐趣之一,祖父曾跟我说过,他年轻时,一逢下雪,便去公园,泡一壶茶,拿一本书,边看边玩雪景。他又爱看外国电影,那时电影都是无声片,他最爱瞧的就是卓别林的片子。祖父又曾说当年什刹海的北岸,还有个他与朋友常去的地方,即“烤肉宛”。那时虽然只是路边搭的棚子,烤出的肉却滋味极好。旁边就是有个“临河第一楼”牌匾的茶馆,也经营酒菜。每年到了赏荷纳凉的季节,也就到了吃烤肉的时候,祖父等人往往先去“烤肉宛”,效蒙古遗风,围在烤肉的支子旁,将一足踏地,一足踏板凳,一手持长竹箸将肉片在铁支子上翻腾,眼见油烟腾空,耳听肉片作响,肉吃够,一行人复到旁边的茶馆,上楼喝茶,以解油腻并观波光树影。从北窗望去,岸柳成荫,荷花娇艳,水色天光,相映生辉。大家品茗观景,时或出以方才从河沿书画摊肆中所购之图书碑帖玩物,相与鉴赏,辨其真伪,以为良辰美景中之赏心乐事。

 

  说到吃,祖父是有名的美食家,其名声丝毫不逊于他的语言学。学问与美食这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当初却是同一位先生传授,他就是近代国学大师黄侃。祖父曾对我说,他从季刚先生那里学来两个本领,一个是学问,一个是吃喝。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