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先行:不让须眉的版本…
Chinglish另类流行:Ho…
扫黄打非办负责人就09年…
新语流行:被网瘾、奥巴…
最新热门    
 
张中行:一生坎坷 晚年风光

时间:2010-2-25 12:40:18  来源:不详

 

 

 

说起学习古文,我经常翻阅的不是《古文观止》,是人教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这套书。一共三本,据说是编给中学老师看的,经常翻阅,所以也顺带知道了张中行。所谓知道,是知道个名字,与吕叔湘和王泗原相比,家里人很少提及,偶尔会听到一两句,如果不是后来成了畅销书作家,成了北大赫赫有名的“未名四老 ”,他也就是一个有点能耐的退休老编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偶然读到了《负暄琐话》,随手一翻,竟然不想丢下,于是就把张中行送给长辈的那本书据为己有。那时候,知道他的人很少,渐渐地小圈子里开始议论,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本不错的散文集,作者就是《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青春之歌》是个可以用来定位的坐标,一说起余永泽,都忍不住会心一笑。那年头,这位杨沫小说中的人物家喻户晓,自然要比张中行的名气大得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张中行晚年的行情之好,让所有熟悉的人目瞪口呆。他的著作开始占据各种排行榜,男女粉丝众多,文化人都以读他的书为时髦。尽管和北京大学没什么关系,只是在这学校读过书,后来作为家属在燕园长期居住,他却成了北大的标志性人物。也不过十多年时间,张中行真正地火了。

 

  “文革”后期,张解职还乡,孤身回到河北香河老家。有一次来北京看妻女,住西郊的北大公寓,其实就是女儿的宿舍,忽然想到要去八条看我祖父,兴冲冲进城。恰巧祖父出门,没见到,就留下一张纸条。祖父回来看到留言,立刻去信表达未能相见的惋惜,同时为他的不幸遭遇感伤。祖父误以为住的公寓是客舍,想到他在北京工作多年,老来却无家可归,沦为住旅店,不由得忿忿不平。

 

  除了晚年无限风光,张中行一生确实有很多不如意。如果没有最后的十多年,我们大概根本不会去说他的故事。我始终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在同一代人中间,张的薪水会一直那么低,从1951年直到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工资竟然从未变过,退休前是125.5元,退休后打七折,只剩下94元,还不够一张大票子。当然,上世纪50年代初期,能拿到一百多块钱,工资也不算低,早已超过了劳动人民的标准。不过钱的多少总是要比较,老一辈人的开销与现代人不一样,一个人工资要养一大家,张中行太太是家庭妇女没有收入,有一个岳母和4个女儿,这点钱自然不够用了,因此读张的文章,会发现“伤哉贫也”经常在字里行间游走。

 

  张中行被解职还乡,其中牵涉的话题很多,个中原因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反正好事没挨着,倒霉都让他给碰上。他本不是个会据理力争的人,只能逆来顺受,老老实实服从命运安排。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