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河南确定本年度安阳曹操…
曹操墓惊现聊城版本 墓…
安徽亳州市提出修复540…
复旦大学:半年内有望找…
不靠谱?三国史专家朱子…
靠曹氏族谱能找曹操后人…
曹操之“割发代首”前后…
以DNA考证“曹操墓”似…
曹操后裔样本采集锁定三…
复旦称曹操非夏侯氏后裔…
最新热门    
 
曹操墓的发现与考古学——齐东方教授在北京大学的讲演

时间:2010-3-3 11:02:56  来源:不详
,凡七十二处,森然弥望。高者如小山布列,直至磁州而止。”可以看出,宋代以后,“疑冢”之说才在诗文传说中出现,历史学不会把“疑冢”说当成真正的史实,“疑冢”说不过是后来的、靠不住的民间故事或野史传说。另外,考古学针对传说中漳河岸边的疑冢或七十二疑冢进行过实地考察,查明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已经发掘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北朝墓。曹操“疑冢”之说纯属无稽之谈。

   

三、“哑巴证据”如何说明曹操墓的真实性

   

    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挖宝、鉴宝活动等,常常衍生出很多似是而非的传奇故事。在考古学家眼中的“珍宝”,无非是研究历史的实物史料。挖宝、鉴宝者不屑的“破烂”也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曹操墓发现后,“疑冢”之说重新提起,显然也是人们对考古学作为现代学科的出现缺乏了解。早在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以顾颉刚为首的“疑古派”,他们怀疑大量先秦古籍记载的真实可靠性,把古史理解为一个“层累地造成”的过程。顾颉刚作出了如下概括:第一,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越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越是早出的文献,所涉及的古史越短。越是晚出的文献,它所构造的历史便越长。从逻辑上说,后时代的人,不应详尽地记叙前代人尚未提及的人物和事件,因此,这种记叙是后人一层一层叠加上去的,因而是靠不住的。顾颉刚还列举了很多实例,如《诗经》、《尚书》、《论语》对尧、舜、禹的记载,《诗经·商颂》中,禹被视为开天辟地的神,《诗经·鲁颂》中,禹开始被看作是最早的人王,在《论语》中禹更具体地被描绘成一个耕稼的人王。尧、舜在《诗经》和《尚书》中没有提到,《论语》开始论及他们语焉不详,而在更后起的《尧典》中,他们的事迹才逐渐具体化。“层累地造成”是一种历史观,又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指出了史学研究中即使不能知道某些历史事情的真实,但可以知道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历史研究应该把每一件史事的记载,依先后出现的次序排列起来,疏通源流,研究这件史事的渐渐演进及其原因。

   

    “疑古派”出现的时候,各种现代思想引入中国,知识界推崇科学理性精神,“疑古派”冲破了上古传说时代的历史体系。但是,冲破之后又该怎么办?新兴的考古学成为史学家驰骋想象力的原野,很多人便主张要走考古学之路,此后中国学界“由盲目的信古而进到疑古,更由消极的疑古,而进到积极的考古”。中国考古学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科学学科,重大发现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研究历史的实物史料。

   

    曹操墓的发现,就是考古学的新成果。那么,考古学是如何对这一墓葬做出论证的呢?确认一个古墓的主人身份,究竟需要哪些步骤,或者进行到哪个程度才能确定呢?当一座古墓发掘时,考古学家最初思考的问题不外乎是:这个墓是什么时代的?哪一个级别的?甚至是哪一个人的?这些最初的问题,随着发掘的进程会逐渐明朗。就曹操墓的发掘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考古学的论证背景、逻辑和过程:

   

    考古学对墓葬的研究采用了分区域、分期、分类型的模式。不难理解,中国地域广大,每一个地区的文化面貌都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中原地区就是其中一个文化区域。但是中原地区发现的墓葬很多,时代不同,接下来就要在这个区域内确定众多墓葬的不同时期,如西汉早期、晚期,东汉早期、晚期墓,这样就在一个区域内排出了时代序列。分区、分期以后,还要在每一期里面分类,如每一时期的墓葬有大型墓、中型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