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河南确定本年度安阳曹操…
曹操墓惊现聊城版本 墓…
安徽亳州市提出修复540…
复旦大学:半年内有望找…
不靠谱?三国史专家朱子…
靠曹氏族谱能找曹操后人…
曹操之“割发代首”前后…
以DNA考证“曹操墓”似…
曹操后裔样本采集锁定三…
复旦称曹操非夏侯氏后裔…
最新热门    
 
曹操墓的发现与考古学——齐东方教授在北京大学的讲演

时间:2010-3-3 11:02:56  来源:不详
、小型墓等。不同类型的墓在墓室结构、墓内设施、墓壁装饰、出土器物的种类等方面的详细数据都不一样。

   

    在分区、分期、分类型的框架中,安阳西高穴村发现的这座墓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有前后室,还有四个侧室,墓葬结构是东汉晚期的大型墓,墓主人生前身份地位一定很高,属于贵族大墓毫无疑问。当然,仅仅这个根据还不能确定它就是曹操墓。紧接着还有第二个根据,曹操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人物,关于曹操死后的安葬之事,《三国志》中的《武帝纪》、《夏侯尚传》、《宣帝纪》、《贾逵传》都有明确记载,说他死在洛阳,葬在邺城。此墓发现的地点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正是邺城附近,发现的地点是吻合的。而且这一区域、这一时期除了史料上记载的曹操墓,并无其他王陵一级的墓葬。于是,在“贵族大墓”的共性基础上,作为个性人物的曹操自然浮现出来。很多质疑总是围绕着出土的遗物,但考古学研究的不仅仅是遗物,还有遗迹、遗痕。在考古学家来看,时代、地点、墓葬规模已经构成了有机的证据整体,而且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如果这时推论这是曹操墓,应该说已经是合理的了。

   

    有幸的是,证据进一步出现了。墓中出土有圭、璧这样身份很高的人才能用的物品。更重要的是,还发现了带“魏武王”字样的石牌多件,“魏武王”正是曹操死后的谥号。谥号是功劳卓著的人死后朝廷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名号,谥号出现在曹操墓里十分正常。

   

    此外,还有一些证据。曹操生前主张“不封不树”,倡导“薄葬”,又在遗令中身体力行。所谓“不封不树”、“薄葬”,是指禁止以前盛行的高大坟丘、神道、寝殿、碑刻等,随葬品要简约。为什么出现“不封不树”、“薄葬”的主张?直接原因一是经济凋敝,提倡节俭。二是由于战乱,防止盗掘。深层的原因是东汉末的战乱,传统的观念、习俗、礼仪、制度受到怀疑、挑战。该墓未发现封土,与文献记载曹操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而要了解这座墓是否“薄葬”,必须要知道厚葬。汉代强调“事死如事生”,“令先人坟墓简约,非孝也”。“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供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建造一座皇陵,竟如此耗费,皇帝开端,贵族、官吏乃至平民效法,或导致国库空虚,或令人倾家荡产。汉代墓葬有许多发现,如果看一看河北的满城汉墓、广州南越王墓、湖南马王堆汉墓等,就会感到曹操墓显得“寒酸”了。

   

    或许人们有疑问:这座墓规模宏大,随葬品已被盗,如何论定为薄葬?其实不难回答。曹操主张薄葬,操办丧事的后人既要遵循遗嘱,也必须体现与其身份相适应的一定的礼仪制度,王侯级别的墓葬规模不能改变。墓中残留的物品即便有玉、玛瑙之类,无非是衣服或器物上的缀饰而已。薄葬指下葬时要节俭,生前用物应该不包括在内,因此石牌也不止一次出现“常所用”的字样。盗墓者固然可以将墓内物品洗劫,但“遗痕”和以往大量发掘的资料对比之下,仍可以说这是座薄葬墓。

   

    不仅如此,还有重要的旁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0.5公里处曾出土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鲁潜墓志,志文记载:“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虽然并非科学发掘出土,但作为旁证,仍然是十分有力的证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