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广东八旬老翁义务接送留…
合肥一工地藏百座千年墓…
青年求职200多次遭拒后…
买家豪掷2027万一次性购…
广东八旬老翁义务接送留…
耶鲁大学学生到北京打工…
湖南省宗教局深入贯彻2…
深入学习贯彻2010年全国…
新疆吐鲁番发现2000年前…
新疆吐鲁番发现2000年前…
最新热门    
 
北京2010清明节文化论坛:展示清明文化魅力

时间:2010-3-11 9:33:21  来源:不详
    清明是现在我国法定节假日唯一来自24节气的日子,如果我们联系这24个节气的气候学、物候学命名,联系我国农业立国的历史,清明的价值和意义也就绝不限于扫墓与踏青了。

 

清明文化的二重性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 李建平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与其他节日不同,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既有悲伤,又有欢乐;既是祭祀节日,又是娱乐节日。从哲学上考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从文化内涵分析,体现中华道家阴阳文化,追求的是阴阳和谐。其表现是从阴到阳,从死到生, 从悲到欢,通过这样一个节日过程,让人们感受生与死的庄重,人世间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宝贵。在节日文化内涵上具有明显的二重性。

 

    首先,清明节是祭祀日,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家户户上祖坟的传统习俗。这是从周代出现郊祭开始的,人们在清明时节要祭奠死去的亲人,祭祖不忘祖,继承先人的血脉,缅怀先人业绩,感谢先人的恩惠。

 

    清明还是中国农历24节气之一,是一年之中万物最具生机的时节。人们在进行祭祀活动后,很自然就转向家庭团聚、享受春光和娱乐活动。在转化过程中,由于有对先人的祭奠,悲伤情绪的压抑与凝聚,活着的人更加感悟到生命的重要,生活的美好。

 

    围绕踏青、扫墓、春游,人们还可以开展各种户外体育活动,可以说,清明是“人节”,不是“鬼节”。清明关注“死”,更加赞美“生”。了解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清明时节就不要异化祭扫活动,一味烧纸钱,奢侈大办,而是要更多地关注人们的生活和生命,特别要关心青少年,要倡导他们珍爱生活,珍爱生命, 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让年节呈现文明的价值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沈望舒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