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顾农:曹操的养生
现存曹氏族谱与曹操后裔…
曹操墓被盗严重惹议 专…
曹操的西门豹情结(1)
曹操的西门豹情结(2)
曹操的西门豹情结(3)
曹操的“西门豹情结”
揭秘:为什么曹操死在洛…
揭秘:为什么曹操死在洛…
揭秘:为什么曹操死在洛…
最新热门    
 
曹操之谜的人文追寻:一代枭雄原生于宦官之家

时间:2010-4-1 18:21:50  来源:不详
自然的无情与狂暴,社会道德的沦丧,人间难寻理想价值,而此时英雄悲壮地接受使命进行抗争,结局虽是落叶苍苔的苍凉,但这更突出了不屈抗争的意义,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气氛。曹操就是这样坦然地接受现实,在壮烈的抗争中,曹操不是没有过畏难情绪和退缩,连绵不断的艰苦战争和胜利的遥遥无期难免使人哀伤厌倦,原先表示“痛哉世人,见欺神仙”的曹操到晚年却也写了不少游仙诗,羡慕长寿又安逸逍遥的神仙们。在《秋胡行》中,开篇是自己艰险出征的冷酷现实,当作者“意中迷烦”之时,仙人却突然降临在这现实中来,邀请作者一起抛弃烦恼,去过逍遥的神仙生活。这时作者却羁绊于尘世而沉吟了。曹操用理性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一再告诫自己:“壮盛智慧,殊不再来。爱时进取,将以惠谁?泛泛放逸,亦同何为!”告诫自己不要浪费宝贵的生命,应该与时间赛跑,趁精力旺盛进取不息。

 

在《龟虽寿》的雄壮表白中,曹操对待死亡的威胁和恐惧有两个对策,一为生理上养生,二为意志上不输给生理上的衰老,继续积极建功立业。这种心态为悲哀的社会气氛注入了豪迈刚健之气,在曹操生命精神笼罩下的建安文人多容易感伤但不轻易绝望颓废。如陈琳《游览二首》的高歌“骋哉日月逝,年命将西倾。建功不及时,钟鼎何所铭?收念还房寝,慷慨咏坟经。庶几及君在,立德垂功名”。他们的生命精神由此由悲剧走向超越。

 

曹操的这种超越不仅来自于儒家的人生理想,而且来自个人的深切感悟,这种感悟流播后世,与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的生命观念何其相似。王羲之认为生命虽然短暂,快乐也是转瞬即逝,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一死生的虚妄,也不是长生不死的自欺欺人,更不是单纯地追逐肉欲,而是来自生命过程中寻觅到终极关怀的感兴。这是得益于曹操的魏晋风度形而上精神之所在,人生的快乐虽然转瞬即逝,但并不代表它虚幻,这种感受毕竟曾经存在,而且给人带来的意义是“世殊事异”,历久弥新的。因恐惧死亡而追逐肉欲是混同于禽兽的行为,贪图安逸选择淡忘死亡的存在是懦夫的行径,王羲之提倡在短暂的生命中把握世界与人生的意义,才是一种超越人生的精神创造,升华了个人短暂的生命。由此而坦然面对死亡,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人的肉体虽然易朽,但却会因为留下不朽而得到生命的永恒。

 

我有迷魂招不得

 

最终,曹操的死亡来临,他还原为一位虚弱多愁,不忍离开尘世的普通老人。见到其《遗令》而伤怀的陆机在《吊魏武帝文》中感叹一世英雄如曹操者,“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济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面对死亡无能为力。最让陆机感到“愤懑”与不可理解的是,曹操临终唠叨的都是些家庭琐事而已:托付幼小的儿女,叮嘱妻妾以后可以编鞋来卖钱,分熏香和皮衣……想象着自己独自在黑暗坟墓中的永久孤独,曹操又吩咐歌姬们:“……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希望歌姬的歌声和目光能够让自己不那么寂寞。陆机不能理解英雄竟然也会“系情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只能感叹“嗟大恋之所存,故虽哲而不忘”,人生的“大恋”不是因为人是英雄或普通人就有区别,在死亡之前人人平等,令人伤怀。病重的曹操不再有能力兼顾天下,只能牵挂围绕在病床前的家人,他终其一生履行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使命,留下了令后人敬仰的生命精神,可是后人却认为一代枭雄临死前也只应该托付家国大事,不应该留恋儿女情长。孙能传《能溪漫笔》中记载了司马光的推测:“《遗令》谆谆百言,下至分香卖履,家人婢妾,无不处置详尽,而无一语及禅代之事,是实以天子遗子孙而身享汉臣之名。”曹操临终的真情流露也会被后人以奸诈权术来推测,这不能不说是曹操的悲剧。曹操的生命情怀,千载之下又有几人堪为知音呢?李贺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正可为九泉下的曹公代发心曲。那么在今天,即使他墓冢枯骨被“确认”,我们又该怎样以建安雄健奋进的气魄注入理想逐渐褪色的当今时代,如何续写曹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以何为他招魂?如果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