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三亚南山寺举行清明祈福…
少林寺姊妹寺院永泰寺黄…
崇明县民宗办开展清明文…
清明节热闹背后:固有“…
清明节兴于改火活动 唐…
清明节兴于改火活动 唐…
南京举行清明节仪式祭奠…
中外专家聚首绵山研讨清…
庚寅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
山西临汾庚寅清明公祭帝…
最新热门    
 
清明:春雨滋润的文化

时间:2010-4-7 12:00:40  来源:不详

 

  李汉秋 文化学者:

 

  生与死是始终缠绕着人类的问题,因此很多国家都有给逝者过的节日。但中国人在解决生死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哲学思考——生命有限,精神无限。生者对死者的缅怀,其实也是在希望自己死后被后人记住。因而就出现了家祭、族祭,推广开还有公祭、国祭。祭祀范围、对象虽有不同,但其核心都传承着先人的精神,也就是《左传》中所说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简单地说,德就是基本价值,立德就是做一个符合道德的人,这是人存在的基线;然后才可谓有功绩和著书立说。正是由于中国人在清明节中延续的是一种精神,相对于现实的躯体来说,它是虚拟的,因而生与死的对话在清明时就成了有限生命与无限精神的转化,它是超越时空的。

 

  萧放 民俗学者:

 

  节日,是一个民族情感的投射。清明,在民间号称三大“鬼节”之首。“鬼”在中国古代社会并非贬词,人死为鬼。鬼者,归也。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强调安居乐业,家族生死于斯,大家生死相依,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忠孝文化,强调家族血缘意识,用家庭的形式超越生命的短暂。因此,人离开现世,归向特定的神秘空间,是传统中国人魂灵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

 

  刘晓峰 历史学者:

 

  对于“鬼节”,中西文化更是有着本质不同。中国清明是“祭鬼”,是与已故亲人的精神沟通和亲近,是对他们的缅怀;而西方万圣节最早是“驱鬼避鬼”。中国清明的“鬼”是已故亲人先辈,是现实生活里孝道的拓展和延续,实际上是人世间生活的一部分,而西方的“鬼”是传说中的鬼,甚至孤魂野鬼;中国清明突出强调的是血缘、家族亲情,西方鬼节往往凸现的是宗教色彩、狂欢氛围。

 

  类似中国清明节寒食灭火,之后重新起火的风俗,在国外一些地方也可以找到。但是,他们的行为大多出于“太阳崇拜”。只有在中国,这样的习俗是在“孝”文化、慎终追远的文化之根上生长出来的,是我们所特有的文化观念。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