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与诗(漫画)曹一
对孩子的启蒙,如今有人鼓吹《百家姓》、《弟子规》,甚至《论语》。似乎只有在那里才可以找到民族文化的源头,和孩子今天成长的需要对接。其实,那里不少内容对今天的孩子并不那么适合——可惜人们总喜欢走回头路,用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教孩子面对今天的世界。
在我看来,对于孩子的启蒙,我们过于偏重道德与处世。处世,是实用主义的;道德,又是儒家旧式的。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对孩子精神与心灵方面的滋养。因此,我们现在的孩子,过于实际、实用、实惠。
其实,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诗的国度,而对于孩子精神与心灵的启蒙,最好的路径莫过于诗的教化,不仅形象生动,易学好懂,而且,潜移默化之中,审美滋润之中,影响人的一生。过去的《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的版本,广为流传,如今,我们却舍弃诗的教化传统,拾起《弟子规》老一套去让孩子接受,是否有些南辕北辙呢?
诗的教育,最好莫过于唐诗,唐诗里,最好莫过于绝句。以李白绝句为例,浅显流畅,充满想象,最适合孩子读。古人曾经有这样的高度评价:“太白绝句,每篇只与人别,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作,体格无一分形似。奇节风格,万世一人。”
上面说的两篇,都是李白写的送别诗。送别的对象不同,情景不同,背景不同,心情不同,诗便不尽相同。看看李白如何写送别诗的,又是怎么样做到“体格无一分形似”的,会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情感的细致与别致,由此从小学会体味并珍惜情感,使一颗心变得日渐丰富与充盈起来。
比如先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