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嘉瑞:破解唐诗密码 …
乞讨日记作者读唐诗俘获…
《唐诗心语——由唐诗谈…
今冬诗词也混搭:当唐诗…
周斌 李荣安:“书法教…
中国将发行首套“可视、…
全球首套多媒体邮票《唐…
最新热门    
 
从唐诗入手最佳的选择 肖复兴:一生读书始于诗

时间:2010-4-10 11:34:15  来源:不详
一首送别诗《赠汪伦》,这首诗曾经选入小学课本里,更为我们耳熟能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一首,李白用了我们最爱用也是最常用的比喻,把汪伦送别之时给予李白的友情,夸张的比喻成千尺之深的潭水。

 

  如果仅仅是这样,我觉得不会成为李白的千古绝唱,这首诗的奥妙之处,不在于比喻和夸张,在于李白把这池潭水不是写成了一般的潭水,而是写成了“桃花潭水”。虽然,只是比潭水多了“桃花”二字,却一下子神奇了起来,潭水和送别都一下子不同凡响。

 

  或许,潭水池边,确种有桃树,即使没有桃树,因有了桃花的前置词衬于潭水之前,使得潭水有了特定的能指。我们便也可以想象,桃花盛开,一阵风过,桃花瓣瓣飘落在潭水之上,映得潭水一片嫣红。如此美景之下,汪伦出场了,踏着歌声来为李白送别,这会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古风悠悠,将感情巧妙地融入了斑斓的色彩之中,便超越了仅仅一般的情景交融。

 

  试想一下,潭水之前,我们不用“桃花”一词来衬,用任何一词试试,比如“一潭池水深千尺”,或“梨花”、“杏花”、“茶花”、“梅花”……还会有这样诗意吗?没有了,改用任何一个别的词语,都没有桃花来得贴切和传神。这就是中国语言和中国情感表达的微妙之处。

 

  我们守着李白,守着唐诗这样宝贵的财富,却仅仅把它们当作语文考试的题目。我们过于实际、实惠和实用,以为诗是最无用的东西,于是丢弃诗的教育。如果我们真的重视孩子的启蒙,我以为当前最需要的不是《弟子规》,也不是《论语》,从唐诗入手,才是最佳的选择。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