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一生收集记录近60万字的…
西藏迎来一年一度的藏传…
佛门盛事千年一遇
白居易一生坎坷亲人零落…
包拯一生为何鲜有朋友?
教宗本笃十六世称什皮德…
84岁“慰安妇”忆坎坷一…
“抗大”改变胡耀邦一生…
“抗大”改变胡耀邦一生…
毛泽东的学习人生 终生…
最新热门    
 
五年一生 道行天下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届毕业班交出答卷

时间:2010-6-29 11:18:12  来源:不详
 

学习六种文字的热情

 

2003级本科生侯浩然当年自愿降级首批进入国学院,在研究生二年级时奔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攻读博士。他说,国学院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在人大国学院读了四年,在德国还是很受用的。”

 

在德国正式进入学习阶段时,侯浩然发现自己并不比国外的学生差,甚至具有不少优势。比如为了加强对古文献的利用,国学院在教学上从语言、文字的训练入手,不惜代价大力聘请一流专家来给学生上课。侯浩然在国学院陆续学习过藏文、满文、蒙文、梵文、西夏文、回鹘文6种文字,“即便现在在慕尼黑大学也难得有这么便利的学习条件。”

 

在“大国学”、“新国学”的理念下,国学院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跨学科视野。学院常常组织阅读外文著作的读书班,还经常邀请世界著名学者来做讲座,教师和学生日常也一起交流国际学术动态。“老师们的这些言传身教,极大地提高了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使我初步具备了跨文化、跨学科的国际视野,从中慢慢地领悟到做学问的方法。”侯浩然说,德国研究所里的一切并不让他感到陌生,这全都得益于在国学院接受的国际化的学习和训练。同时,因为侯浩然读过诸多传统经典,热爱和熟悉中国文化,很多德国人和欧洲人都喜欢和他交朋友,“一个热爱、尊重和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人,才会赢得别人认同和尊重。”

 

在国学院找到了目标

 

“最大的收获是找准了自己适合做的事情。”徐畅将到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她认为,正是在国学院让她找到了今后的目标——做学术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