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武汉大学国学院成立
五年一生 道行天下 中国…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
香港名牌大学毕业生携老…
女大学毕业生在亲戚家自…
佛光山西来寺在西来大学…
大学生开演唱会为母筹钱…
曾丽云居士在上海资助贫…
武大原校长刘道玉吁教育…
最新热门    
 
让大学走出器具化——张公善先生的演讲

时间:2010-6-29 11:25:40  来源:不详
有三:教书匠、职称奴和学位狂。教书匠是为教书而教书,纯粹地讲授着课本知识。他们实际上没有自己的见解,更不能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教书如此,遑论育人!这些老师是把教书纯粹地当成了一种谋生的手段。职称奴见面就问“有没有发文章啊?发了几篇?有没有国家级或国家重点级?”等等。他们最羡慕的人就是那些发了国家重点级文章的人。另外,近年来高校教师争相搞在职学位,甚至出现了教授争相读博士的现象。

 

  现代大学生沦为器具的表现有三:教育体制下的学习工具;就业压力下的考试(考证、考级、考研、考公务员等等)工具;无聊空虚时沦为网络工具。学习工具我称为“学奴”,他们往往都是些乖学生,眼睛盯着自己的学分与成绩。专业性都比较强,文理界限非常明显,对公共课敷衍了事。没有课他们就空虚了,六神无主无所适从。但是,他们考试的回答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考试工具我称为“考奴”,这些人考完英语四级考六级,考完导游考驾照……还有各种课程考试、毕业时候的考研和应聘工作时候的各种笔试。而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空虚中堕为网络工具,成为“网奴”。他们在没有课的时间里泡在网吧里,往往长时间沉湎其中,聊些无聊的话题,看些色情电影,写些流水账式的博客。

 

大学教育何去何从

 

  现代大学教育何去何从?我觉得当前大学教育应做好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守人文精神。

 

  大学教育理应成为一种人文教育,它的终极目标就是鲁迅所谓的“立人”。就是用自己的眼看世界,用自己的脑想问题,用自己的心悟人生,从而真正从精神上站立起来,成为求真向善爱美的人。

 

  大学教师是大学人文精神的代表,应该研究如何教学,如何通过教学既能教书又能育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渗透人文教育。大学研究不仅仅是指各个专业的学术研究,而且还有一种学问,那就是把专业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晚年的爱因斯坦说:“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使它从单纯的生理存在中升华,并把个人引向自由……无论是教堂还是大学——在它们行使其真正的功能的限度内——都是为了使人变得很崇高。”(《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海南出版社2000年,P11)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不断塑造自己的灵魂,然后才能谈得上教书育人。真正的大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更是生活智慧的启迪以及一种精神的凌空。

 

  大学生更应加强人文修养,而不仅仅研究书本学问。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能光读教科书、专业书,还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史哲经典名著,以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经过时间过滤的经典名著,是人类文明的最集中的积淀,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知识、感悟智慧,可以学会如何生活、怎样做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