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孟宪实:中国古人是如何…
陈忠实:建议电影《白鹿…
孟宪实:长孙皇后为何死…
邱实:为文贵简洁——略…
陈忠实:性描写的最重要…
古生物学家证实:人类祖…
孟宪实:《百家讲坛》无…
孟宪实:民众追于丹非因…
孟宪实:民众追于丹非因…
孟宪实:民众追于丹非因…
最新热门    
 
孟宪实:贞观之治的当代价值

时间:2010-7-31 10:58:23  来源:不详
历史学在古代和我们现在的概念不同,那时候历史学和现世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政治家来说,了解历史懂得历史是基本素质,唐太宗身边都是历史学家。唐太宗为什么那么理性呢?因为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尤其是隋朝的迅速灭亡,给贞观的君臣以巨大的震动,他们必须走出隋朝灭亡的定律,才会避免隋朝的下场。

 

其次,从个人角度讲,唐太宗一班君臣有治理好天下的愿望。唐太宗尤其具有这个动机,因为他要改变人们对于玄武门事变的坏印象,一定要治理好天下为自己树碑立传。唐太宗身边的大臣都是从隋末过来的,对国家民众把握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对国家向何处去,有深刻的思考,深知自己与国家荣辱与共的关系,所以贞观时期有一大批这样的大臣,一心一意、同心同德,都把国家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比如公主出嫁,因为是皇后所生,皇帝想让女儿多带嫁妆,有什么不对吗?但魏徵就能出来阻拦,认为不符合礼法,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国家。结果,皇帝接受了,皇后也接受了。为什么?君臣之间,公私分明,凡是有利于国家的主张就坚持。君臣有此共识,那么建设的问题就不可能出现原则性的分歧。

 

  具体而言,贞观时代的政治理性,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纳谏和进谏。君主纳谏,大臣进谏,以君臣群策群力的机制,运用大家的智慧治理国家,这本来在理论上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在实际的执行层面,往往因为领导人的个人心理作怪,为了个人的面子,而拒绝接受意见。长此以往,当然就形成了个人专断、刚愎自用的局面。唐太宗求治心切,明白纳谏的积极意义,做到了克己纳谏。而以魏征为首的大臣们,也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坚持了正确的决策,正当地维护了国家与政府的形象,很好地完成了国家与社会的建设。应该承认,进谏是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贞观君臣以大局为重,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发展之间,明白轻重,知所去留。从唐太宗到魏徵,都知道纳谏在政治生活中的宝贵性,所以极力保障纳谏进谏的有利环境,提意见的人即使言辞激烈,也能得到朝廷的谅解甚至奖赏,最后形成了人人争言的良好气氛,甚至如裴矩这样在隋朝以佞臣闻名的大臣,在贞观时代竟然也敢于提出反对皇帝看法的意见。

 

  贞观时期的政治理性,还表现在制度化的运作上。当时的中央政权,是一个分层决策的体制。八座议事,就是部长会议,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首长尚书)和左右仆射参加,是高级行政会议,处理国家的行政工作,解决工作如何办理的问题。部长会议解决不了的问题,上交宰相会议讨论,宰相由三省(中书、门下、尚书)长官和皇帝指定的参与朝政的大臣组成,他们开会的地点叫做“政事堂”,所以也称政事堂会议。宰相会议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上交皇帝参加的御前会议,由皇帝和有关的宰相开会讨论。分层决策,可以让国家政府的课题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分工处理,皇帝只处理重大的和疑难问题。如果所有问题都由皇帝负责如朱元璋那样,至少会造成怠政等问题。

 

政治理性,也表现在制度化的方面。尊重制度与法律,是政府的首要任务,原因很简单,法制是政府制定的,并且利用国家的权威去执行的。自己制定的法制自己都不尊重,如何赢得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尊严和尊重。历朝历代,常有最高统治者为了一己之私,弃国家法制于不顾,结果成为政治祸乱的根源。有一官员犯法,唐太宗很愤怒,下令杀人。但是这个官员所犯罪行,不足以处以死刑,所以大理寺的法官戴胄反对,并以法律条款为根据。唐太宗说,法律的权威要维护,但是皇帝的权威就不要维护了?法律的信誉要维护,皇帝的信誉就不要维护吗?皇帝已经下令,你却不让执行,这不是让皇帝丧失信誉吗?戴胄回答,法律是皇帝与天下人共同拥有的,皇帝的一时决定和命令虽然也应该维护,但是比及法律来,这是小信,法律才是大信,小信与大信之间发生冲突,小信理当服从大信。最后,皇帝妥协。执法遇到上级阻力,古今一理,如果不能抗上执法,法律几乎就不能获得尊重。所以,法律是社会秩序赖以存在的底线,国家不能有力地维护法律,说明起码的理性都没有具备。

 

一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